近两年,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激烈。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对汽车行业来说,面对新一轮价格战,如何防止“内卷式”竞争,成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解决的课题。
■夏金彪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汽车行业新一轮价格战全面打响。特斯拉、蔚来、小鹏、智己、广汽丰田等多家车企密集推出购车优惠政策,从保险补贴、零息贷款到一口价直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30个品牌已经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降价或促销政策。
自2023年特斯拉开启降价以来,许多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传统燃油车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也被迫应战。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消费者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使得传统燃油车企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车企纷纷选择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份额。
不可否认,价格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可以加速汽车普及,刺激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四成。此外,自主品牌占据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上突破了60%的份额。比亚迪、吉利等国内车企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高效的供应链引领市场。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智能网联化技术加速应用,使得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激烈。据统计,2024年降价车型数量达到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虽然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但是利润只有4623亿元,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仅为4.3%,已经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此外,上游供应商因为车企付款周期延长而面临现金流压力,下游经销商则因为销量下滑和利润压缩而苦不堪言。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较2023年扩大了7.8%。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多、品牌多,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和市场整合的关键期,价格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在所难免,亟待防范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对此,首先,应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恶意降价等。建立完善的价格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不合理的降价行为。同时,要加强对汽车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可靠的产品。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行为、引导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行为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维护行业声誉。同时,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市场调研,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应引导企业差异化竞争,鼓励技术创新。企业应该认识到,单纯的价格战无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来赢得市场认可,而不是单纯依赖降价。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的快速迭代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差异化产品的推出,企业才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