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赖 睿


黄山(三)(中国画) 卓鹤君作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山魂——卓鹤君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行云流水”“心织笔耕”“坐穷泉壑”“如山之魂”“游化墨戏”5个板块,以艺术家卓鹤君从青年时期至耄耋之年的180余幅精品佳作,全面呈现其独特的山水艺术世界。

卓鹤君,1943年生于浙江杭州,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他曾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举办个展,1988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聘为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山水画设计。卓鹤君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其作品《恒山烟云》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在致辞中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自建校之初成立,历经近百年传承发展,直至如今的中国画学院,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涌现出一大批中国画名家巨匠。卓鹤君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一批国画系研究生,得陆俨少先生笔墨之清幽雄浑精髓,不拘旧法,融会创新,自辟山水新境。毕业留校后,他将大半生奉献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数十年来,卓鹤君在山水画的水墨与色彩天地中执着探索。他一方面坚守中国画传统,另一方面强调时代性。他说:“蕴藏在我心灵中的两种神灵——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已相互认识和融合。他们已不再各执一方牵拉着我,而是共同赋予我以激情,并隐秘地左右支配着我的创作情感,给我带来机运。”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位公派美国进行教学的教师,卓鹤君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外,又撷取、消化、吸收西方艺术创作理念,赋予传统艺术抽象的现代性光彩。

进入千禧年后,卓鹤君坚持“搜尽奇峰打草稿”与“心中有丘壑”的艺术理念,遵循“‘三远’走天下”的章法布局,将山水之道置于心中,以水墨寄情,抒发性灵,探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超然心境。他说,“山水画必须‘三远’走天下,到处跑,落脚点很多。焦点透视只有一个点,就会受很大限制。山水画到处跑都是点,只要你记在心上,画起来就可以完全按你的想法,你的心境来画。”太行之雄浑、黄山之秀美、雁荡之幽奇……山川游历的细腻积累成其笔性,卓鹤君以山水形式与笔墨探索,构建起一个既植根传统又奇巧变通的山水世界。

“山魂”这一展览主题,取自卓鹤君山水艺术的典范《山魂》系列作品。“山魂”既是自然山川之灵魂,也是艺术家内心之丘壑——以山川铸魂、容万象之气、现绘画之理。展览展出的《山魂》系列作品体现了卓鹤君对大山的诉情,他自述:“山魂题材,就是把我心境当中的东西进行表露。”大山如巨碑,有宋以来之山水精神蕴藏其间。

从对笔墨的实验探索到对心灵山水哲思的艺术演化,从大开大合、墨色生辉的主题“山魂”系列到素尺小幅的泉壑意趣……在展厅里行游停驻,观众得以窥见卓鹤君对天地宇宙的体悟——以心织画,以笔耕耘,于山壑中开天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