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产能过剩问题下,合资车企的新出路。
作者丨李尘埃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何增荣
“各位金桥、东岳、武汉的兄弟保重,北盛去也!”
1月15日,在上汽通用北盛工厂工作了7年的员工老张(代称),收拾好自己办公用品,从沈阳大东区北大营街15号走向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老张说,这是他在北盛工厂的最后一天,7年来的奋斗让此时的离开显得有些矫情,但不是他自己要走而是被优化了。不过,老张也表达了对裁员的理解--“7年来很少裁员,这回是万不得已,不只有员工离岗,连北盛工厂都保不住了,好在有赔偿,短时间内不至于没饭吃。”
在离开车间的时候,老张忍不住多徘徊了几圈,并拍了张照片,配上感触良多的文案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针对老张的爆料,汽车公社通过多个渠道询问消息的虚实,期间有北盛工厂的员工表示“确实有很多员工离开了,目前更衣柜已经清空,班组柜全部清空并准备拆除设备......北盛工厂,真的要关门了。”不过,对此上汽通用官方表示:“确有此事,具体进度暂不知晓”。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通用北盛工厂的全称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上汽通用汽车在沈阳的生产基地。工厂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销售汽车及其零部件,并提供售后服务,截至2023年,员工规模达2000人。
随着北盛工厂将关闭的消息曝出,后续关于2000人的就业问题、上汽通用的发展状况、合资车企的产能过剩问题乃至生存问题,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汽通用断臂求生
“业绩下滑太多了,这么多工厂关停一部分是好事。”
在老张发布内容的下方,除了部分祝福前程似锦的话语外,还有人发表了对上汽通用发展情况的看法。在很多人看来,北盛工厂关闭对上汽通用而言是有利无害的,尤其是在行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策略调整是绕不开的策略。
作为上汽通用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沈阳北盛工厂成立于2004年,是上汽通用在中国布局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的车型包括258,UC,QB,QC,即别克GL8(参数丨图片)“陆上公务舱”版本、别克GL8(陆尊/新陆尊)、别克昂科威、别克昂科旗等燃油车型。
在过去的20年,北盛工厂为上汽通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生产的车型曾一度畅销全国。一位来自沈阳的车友表示:“我的克鲁兹是沈阳造,十年前的神车,火到需要找关系才能买到。”这成为北盛工厂之于上汽通用、之于中国市场发展重要程度的缩影。
然而,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传统燃油车市场逐渐萎缩,北盛工厂也在上汽通用业绩下滑和合资车企整体衰微的背景下,走向命运的转折点,成为上汽通用追求断臂求生而挥向自己的一刀。
去年,上汽通用全年批发销量43.5万辆,同比下滑56.54%。要知道,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主流合资车企,上汽通用早在2017年就突破了200万辆年销量,和南北大众、日系两田一样,是国内市场合资模式的重要范本。
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新能源赛道切换和“三缸机”等自身战略失误,自2018年起,上汽通用的销量便开始呈现出下滑态势,截至2024年,上汽通用销量已经连续7年下滑。
从销量规模上看,截至2023年,上汽通用一直保持在100万辆以上的销售规模。然而,到了2024年,努力改革的上汽通用不仅没能止住连年下滑的势头,反而再度遭遇腰斩,全年销量仅剩不足50万辆,这种表现对上汽通用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于是,2024年12月,通用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计划将损失总额超过5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和重组费用。
从文件内容来看,50亿美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2024年四季度中国合资企业的价值将产生26亿至29亿美元的减值;另一部分则是27亿美元的上汽通用重组费用,用于关闭部分中国工厂、裁减员工以及优化公司营运结构和产品线,并计划减少多款不盈利车型的生产。
北盛工厂正是在此背景下曝出关停的消息。
对于市场而言,北盛工厂的关闭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深刻变革。对于上汽通用而言,关闭北盛工厂,正是为了集中资源,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努力成为最终活下来的那部分。
变动,停不下来
“兄弟们,有东岳工厂的消息吗,会不会也要关门?”
随着北盛工厂即将关停的消息传出,上汽通用位于山东烟台的东岳工厂的员工,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并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询问东岳工厂的情况。
据悉,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岳工厂,三期项目总投资25.3亿元,包含车身、油漆、总装三大工艺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主要生产别克昂科威、昂科拉系列车型以及雪佛兰,产品线广泛,且涵盖多系列发动机和变速箱业务。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公告,上汽通用北盛和东岳两个工厂都开始评估资产,且都有过想卖掉的传闻。这则公告和北盛工厂曝出关停的消息,成为东岳工厂员工“心里发慌”的重要原因。而考虑到东岳工厂生产的车型涉及雪佛兰系列的不畅销车型,又增加了该工厂关停的可信度。
不过,根据上汽通用内部人士的消息,“东岳大概率也会砍掉部分生产线,不过不会那么着急,也不会像北盛工厂一样完全关闭。”
另外,作为上汽通用的武汉工厂也有过资产处置的传闻,不过由于武汉是分公司,需上汽通用本部描述,不会单独提出,而北盛和东岳工厂皆为独立法人,需要单独阐述,因此相比前两者的传闻颇多,武汉工厂鲜有变动传闻。
但也有网友跟汽车公社爆料称,上汽通用新能源项目会交给武汉,同时武汉基地退出燃油车项目。如果该消息属实,则意味着武汉工厂生产的别克威朗等燃油车将被停掉,而新能源车别克微蓝系列、奥特能车型别克E5将继续生产。
同时,爆料称武汉南厂的动力总成大概率只会保留一小部分。而在1个月前就有消息显示,武汉的动力总成工厂正在拆除设备。
从沈阳到武汉,一路向南的震荡和调整,目的无疑在于集中资源优先保住上海基地。然而,上海基地同样也传出了金桥工厂出现大变动的消息。
去年,通用汽车计划在中国启动新一轮裁员,并与上汽商讨大型结构性改革,裁员涉及中国市场多个部门,同时有报道称上汽通用在2024年计划完成30%的裁员。期间,便有离职的金桥工厂员工向汽车公社证实了这一点。
“去年7月,我离开的上汽通用,当时就传出变动的消息,后续的消息总结起来就是,金桥南厂关掉一半,油漆、总装工厂关掉,车身工厂也很难保住很久,金桥南厂以后将成为金桥北厂和新厂的供应商。”
这里所谓的新厂,知情人士爆料是上汽通用将金桥南厂地皮卖给上汽造尚界的部分,消息称今年底前就会关门,其生产线将并给北厂。
有意思的是,爆料人同时指出,包括新厂、北盛工厂在内的各个被上汽通用打算放弃的工厂,都被上汽和华为的人考察过。这意味着,北盛工厂、东岳工厂和金桥新厂等,都有机会成为上汽生产新车“尚界”的基地。而在爆料人看来,“尚界”落户金桥新厂的概率更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基于各大基地的变动,甚至有人提出了上汽通用未来的工厂构成为:将保留五座工厂,沈阳0个,武汉1个,烟台1个,金桥3个。
如此爆料的消息无疑是惊涛骇浪的,如此实施的措施无疑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上汽通用的关厂、并线、裁员等一系列变动,反映出的是整个合资阵营产能过剩的生死难题。
寻找合资车企新出路
目前,上汽通用在国内拥有浦东金桥、烟台东岳、沈阳北盛和武汉四大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约260万辆。这些基地的产能规划和管理策略,体现了上汽通用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和生产能力,确保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供应稳定性,是上汽通用取得过往成就的重要依赖。
然而,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上汽通用2024年产量仅为42万辆,批发销量为43万辆,官方口径下的终端销量也仅有67万辆,距离260万辆年产能相去甚远,产能利用率仅有16.2%。
但产能过剩不只是上汽通用的问题所在,也是很多跨国车企的盈利症结。相关数据分析,2020至2024年间,跨国车企在华产能利用率从73%骤降至56%,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峻,目前预估有1000万辆冗余产能亟待削减,断臂求生已经成为合资品牌的常态。
在此背景下,各大合资车企也都在收缩战线。尤其是从自主市占率突破50%市场红线,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高的去年,大批合资车企都加速了行动的速度和力度。
例如,日产在去年关闭了与东风合资的常州乘用车工厂,该工厂年产能约13万辆,占日产在华总产量的10%;本田中国宣布削减在华燃油车产能,计划降到120万辆;北京现代先后出售北京第一工厂、低价转让重庆工厂、停产沧州工厂,如今年产能大缩水至45万辆。
不只是国内,部分跨国车企的海外工厂也难逃此劫。
大众不惜与工会闹掰也要关闭至少一家德国本土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厂;铃木汽车因销量低迷,宣布在2025年底前关闭泰国罗勇府工厂;本田计划在今年年底停止泰国大城府工厂的整车生产;Stellantis集团也打算关闭英国卢顿工厂......
曾经托举跨国车企迈向更高处的产能,正随着利用率的越来越低,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枷锁。
更高的产能、更低的销量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利润。以上汽通用为例,仅仅是2024年前三季度,上汽通用就亏损了3.48亿美元。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通用汽车不选择关闭合资工厂,而是继续保持较高的生产规模,那么最终的亏损必然远远超过27亿美元。
反观和通用在美国相爱相杀的福特,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已经在华实现了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的盈利,这也是福特中国七年来首次全年盈利。
而其能够从走出ICU到参加庆功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削减了百万产能,从五家整车工厂最高160万辆产能,削减至目前的67万辆。这种组织架构更小、生态更健康的变动正是上汽通用乃至整个合资阵营都要研究学习的。
因此,话说回来,上汽通用关闭北盛工厂,既是企业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传统汽车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上汽通用这一举措,只是汽车产业变革的开始,未来还将有更多企业加入转型的行列。至于如何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将成为所有车企共同面对的课题。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全民智驾,让全行业更焦虑了
东风牵手长安,一汽会向谁伸出橄榄枝?
长安东风整合冲冠,央企也要争夺汽车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