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黄旭华回到家乡,母亲看了半天也没有认出他,直到他跪到母亲面前:儿不孝啊!

90多岁的母亲才认出他,骂道:你爸和你二哥去世时,你为什么没有回来?


图/黄旭华与母亲绘图

黄旭华已经痛哭失声。

出走三十年,归来已年过花甲。

黄旭华于1924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但黄旭华并没有继承父母的志向,成为一名医生。

受日军侵略的影响,他的求学之路很崎岖。

从海丰县完成小学学业后,当地的中学受日军侵略的影响而搬迁,13岁的黄旭华没能顺利进入中学就读,继而加入抗日宣传队。

直到17岁,黄旭华才一边宣传抗日,一边完成了中学学业。

但这个时候黄旭华就树立了科技救国的志向,虽然受战事影响,求学道路很坎坷,但终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21岁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

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他开始从事地下工作,传递情报,执行党的秘密任务,开展先进思想的秘密宣传工作。

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段无名的生涯。

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船舶工业管理局上班,从而开始了他的第二段无名生涯。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从事苏联舰船的转让仿制工作,因为当时的保密工作非常严格,从事这份工作还要签订保密协议,包括自己的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子女都不能告诉。


图/青年黄旭华


从这个时候开始,家里的人就不知道黄旭华从事着什么工作,只是会逢年过节会收到他的汇款。

后来,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的研制,也叫“天字第一号”工程,这项工程对于我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程,其保密程度更是严于“两弹一星”。


在研制核潜艇的三十年中,黄旭华隐姓埋名,跟家里人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父母担心他,在信中问他从事什么工作,在北京的哪一个单位。

黄旭华从来都是避而不谈。

父亲非常生气,以为他在从事什么“不正经”的工作,于是逢年过节,他因歉疚不能陪家人,给家里寄去的钱,都被父亲退了回来。

他的哥哥写信骂他:你真的是越大越不懂事了,父母不是为你的钱,就想你能回来看看他们。

黄旭华看到那一张张被退回来的汇款单,心里五味杂陈,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保持沉默。

让黄旭华欣慰的是,母亲却一直袒护着他,认为他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并安慰他的兄弟姐妹。

可这样的时间一年两年尚可以坚持,黄旭华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隔三十年,也就是1986年,黄旭华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此时母亲已九十多岁,满头银发。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他只好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母亲,儿不孝啊!



这时,母亲也在一杂志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赫赫无名的人生》,里面讲述了黄旭华担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事迹。

他的母亲一遍遍的阅读着文章,泪流满面,同时也因为儿子而自豪。

后来,黄旭华说:自古忠孝两难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在一期采访中,黄旭华也告诫年轻一代,必须要了解近代史,当你了解了近代史以后,你就会知道,有国才有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