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降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突袭行动,改变当地战局走向。2月5日,一支配备完善的俄罗斯空降部队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扬地区实施一次精准的空降作战。从指令下达到完成部署的全过程仅用时180分钟。
这支空降部队采用灵活的战术编组方式,将百人规模的作战单位分成五个战术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通信设备和夜视装置,确保在夜间作战中保持良好的协同效果。俄军选择的降落地点均位于乌军防御薄弱环节。
2月7日,这些战术小组开始对乌军军事设施发起突袭。对普罗霍罗夫卡指挥中心的打击行动中,俄军特种部队利用电子干扰设备,瘫痪该指挥中心的通信系统。另一支小组对新谢洛夫卡的弹药库发动突袭,导致乌军在随后的战斗中面临弹药补给困难。
这次空降行动的实施,得益于俄军在战前进行的战术规划。俄军采用"多点开花"的战术思想,通过同时打击多个目标,分散乌军的防御力量。俄军还充分利用夜视设备和热成像技术,在夜间作战中保持战术优势。
黑海舰队第810旅海军陆战队在此次库尔斯克战役中遭受打击。
2月10日,俄军对库尔斯克东北部展开军事行动。在这场战斗中,俄军采用"火力饱和"战术,连续三小时的炮击削弱第810旅的防御能力。俄军地面部队采用"楔形突击"战术,突破该旅在多个地段的防御阵地。
战斗持续48小时后,第810旅的防线崩溃。该部队在此次战斗中损失士兵,包括军官。装备损失包括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
而且,第810旅的覆灭对乌军整体士气造成打击。
第810旅的失败暴露出乌军在面对战争时的弱点,尤其是在防空系统的协同作战、装甲部队的机动防御等方面存在不足。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乌军补给线的中断成为影响战局的因素。连接哈尔科夫的主要补给通道被切断后,乌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遭受打击。这条战略要道的丧失,导致乌军补给运输系统陷入瘫痪,军需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前线部队。
补给线中断造成作战物资的匮乏,特别是在弹药供应方面。燃料供应不足也限制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使得作战计划无法有效执行。
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出现。前线医疗站因为药品供应不足,无法为伤员提供治疗。后勤保障能力的崩溃影响整体战斗力。
补给线中断还导致维修保障能力不足。受损装备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加剧装备损失。
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补给线的安全关系到前线部队的战斗力维持。
库尔斯克战役的损失统计数据揭示此次军事行动的程度。乌军在此次战役中的总人员损失达58550人。陆军部队承受打击,损失40000人,占总损失的近70%。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地面部队的损失也同样惨重,分别损失8000人和10550人。
装备损失方面,乌军损失350辆主战坦克和254辆步兵战车。这些装备损失发生在与俄军主战坦克的遭遇战中。
在城镇巷战中,乌军装甲部队遭受打击。
这些损失数据反映出装备质量和使用策略的重要性。高性能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能够决定战斗的走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