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地区2月初爆发俄乌冲突以来最为激烈的战役。经过连续一周的激战,乌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遭受毁灭性打击,防线全面崩溃,统帅部指挥系统瘫痪,造成重大人员损失。战役已进入尾声。

俄军在亚历山大-尼科利斯克-波格列布基战线实施全面进攻,突破乌军重要防御节点。战役初期,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部署总计6万人的兵力,其中2万人驻扎前线阵地,另有4万预备队部署在苏梅州区域。随着战事推进,乌军实际控制区域急剧萎缩。乌军占领区域已从战前的1200余平方公里降至424.31平方公里,损失近三分之二的防御纵深。

俄军投入相当规模兵力,采取精准打击与区域突破相结合的战术。在波列奇诺耶村一线,俄军装甲部队成功突入乌军防线3.5公里,并在奥尔洛夫卡战区和维克托洛夫卡地区取得显著进展。俄军此次进攻显示出明显的战术改进,协同作战能力较此前有质的提升。多个战略高地的相继失守,使乌军在该地区的战术优势荡然无存。

面对俄军多点突破和东西两翼包抄的战术压力,乌军被迫采取游击式反制。在能见度仅50-100米的大雾天气和日均降雪量达15-20厘米的极端条件下,乌军特种部队组建8-10人小规模作战单位,72小时内密集发动30余次突袭行动。这些突袭重点针对俄军后勤补给线,成功摧毁3辆油罐车和5辆弹药运输车,试图通过瓦解敌军补给体系来延缓进攻态势。

与此同时,乌军工程部队加紧推进战略要道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路面加固工程,将78公里战略要道的承重能力提升至60吨,确保每日200吨的物资补给畅通无阻。在俄军持续施压下,乌军的补给线遭受严重打击,多处战略要道被切断。

波列奇诺耶村的争夺战是此次行动中最为激烈的战役之一。该村庄地势优越,具有15公里的开阔视野,是进行战场态势观测和火力打击的关键位置。在过去一周内,这一战略要地经历三次易主。最终,俄军凭借优势火力成功控制该区域。

科西察农场地区拥有储存容量达3000吨的地下仓储系统,是6条主要公路和12条战略要道的交汇点。作为东西战线的重要枢纽,其得失直接影响整个战区的补给保障能力。切尔卡西村、奥尔洛夫卡和维克托洛夫卡构成的战略三角区更是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一区域内部署有25公里战壕系统、47个混凝土掩体和35个反坦克壕沟,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些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最终未能抵挡住俄军的猛烈进攻。

俄军部署包括最新型T-90MS主战坦克在内的约180辆坦克,以及240辆装甲运兵车和160门各型火炮,其中包括2S35自行火炮等现代化武器系统。乌军在该地区投入150辆各型坦克、210辆装甲车辆和140门火炮系统。

双方在战区上空保持着高强度的无人机活动,日均飞行架次超过100架,其中侦察机占60%,攻击型无人机占40%。这种密集的无人机部署显著提升双方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最终,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防御体系全面崩溃,最高统帅部指挥官及核心成员被俘,约1.6万名军事人员伤亡。

这一战役的结果不仅改变该地区的军事态势,也将对整个冲突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战后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