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工作。
本次评选包括“温馨家园、睦邻驿站、惠民设施、活力空间、漫享步道、烟火集市、双创场所、人文艺术、美丽乡村、治理创新”10个赛道,黄浦13个项目共收获了14个奖项。一起来看看此次获奖的黄浦优秀案例吧↓
“温馨家园”
黄浦区淮海中路613弄乐安坊弄堂环境提升项目
奖项:入围奖
组织者: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
淮海中路613弄乐安坊,沿街面房屋1幢(淮海中路605—625号),五层砖混结构,里弄建筑8幢(淮海中路613弄1—73号),三层砖木结构。沿街面为水刷石饰面的房屋,窗间墙为泰山面砖,局部粉刷饰面;弄内则为红色清水砖墙的新式石库门里弄房屋,小区整体房屋布局密集,居住人数较多,房屋存在局部的搭建,厨房卫生间基本多为公共空间,且已较长时间未对内外部进行大修,室内水电管线较为凌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次项目提升对相关问题一并处理解决,主要包括:屋面修缮、外立面修缮(沿街面底层商铺不在范围内)、楼道内部公用部位修缮、水卫工程、电气工程、沟路工程。
“睦邻驿站”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零距离家园“益小站”
奖项:美好创作奖
组织者:黄浦区打浦桥街道
“益”谐音“一”“宜”“艺”,寓意以共建营造、公益服务、艺术更新的形式,为街区更新提供宜老宜小的、全民可用可享、兼具实用性、美观性、趣味性的 10个“益”空间小站点。包括社区共享空间、文化活动室、亲子阅读室、公益咖啡馆、居民议事厅等。
黄浦区“淞畔璟彩+”党群服务站
奖项:入围奖
组织者: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
“淞畔璟彩+”党群服务站是半淞园路街道探索党建引领新型居住社区治理的实践,是为黄浦首个大型保租房璟湾社区量身打造的宜居生活圈典范。立足居民需求,设立主理人工作坊、共享自习区、共享厨房、会客厅、数字影院等综合功能区;致力于宠物友好街区和儿童友好社区,设计璟湾猫IP形象,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孵化瑜伽、艺术疗愈、音乐、国学、户外运动等九大主理人社团。
“惠民设施”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奖项:美好创作奖
组织者:黄浦区体育局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
本项目是位于HOPE133 年轻力运动中心的嵌入式市民健身中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提供公益为主、兼顾商业的多样化健身服务。结合居民喜好选取攀岩、剑道、普拉提、全甲格斗等7家体育品牌项目公益开放,成为全民健身和文体产业融合发展新地标。
“活力空间”
黄浦区威海路黄陂北路公共绿地
奖项:入围奖
组织者: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精细化办)
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威海路黄陂北路公共绿地(森邻公园)总占地面积5470平方米。项目响应上海公园城市建设背景,结合“10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为实现黄浦区“标杆、高品质美丽街区”的建设目标,创建“公园城市创新示范区”,在区乃至市的中心位置创造一座“森邻花园”,让社区草长莺飞、充满鸟语花香。
黄浦区黄家路绿色低碳街区建设
奖项:匠心创意奖
组织者:黄浦区小东门街道
黄家路绿色低碳街区是小东门街道结合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惠民回收服务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照“一街一路”建设标准打造的特色街区。更新3处街区外立面,改造4处口袋花园,新建1个街区主题宣传阵地,完成1个小区微更新。同时,在街区内打造了全区首家融合低碳概念的“沪尚回收”惠民回收服务点,进一步完善“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漫享步道”
黄浦区淡水路“一街一路”整体改造
奖项:美好创作奖
组织者:黄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
淮海中路街道淡水路社区聚焦建设特色品质“五宜”社区,推动社区食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零距离家园等阵地建设,以政府牵线、企业捐赠、商家承担模式,持续推进“街巷小店”改造计划,助力家门口特色小店实现“霜消日暖”经济复苏,打造出浓郁醇厚的烟火气、人文韵、时尚潮。
黄浦区普育西路徽宁路“一街一路”整体改造
奖项:匠心创意奖
组织者: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精细化办)
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
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黄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项目位于徽宁路、普育西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保留了同乡互助、公益慈善的文脉传承。设计主题为“人间向暖、阳光普育”,充分考虑儿童、老年、青年等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和特点,以普育精神串联,打造邻里互助、儿童友好、都市休憩的社区花园。
“双创空间”
黄浦区演艺大世界·共享服务空间
奖项:优秀创意奖
组织者: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作为演艺大世界首个共享服务空间的揭牌地,项目以广场驿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贯彻“小而美”的建设理念,打造四大“零距离”品牌,即打造灵活多变的剧场空间,提供多功能共享空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平台,提供部分孵化资金和创业指导制度,提供十大共享服务清单,如“艺梦启航”“星辉剧场”“艺林汇聚”等。
“人文艺术”
黄浦区报业新闻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改造项目
奖项:美好创作奖、传播示范奖
组织者:黄浦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黄浦区外滩街道办事处
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以解放源、申大厦及申报馆所处街区为空间载体,通过报业集团对街区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城市更新中给空间注入以报业街区历史和文化内容,给文化以呈现空间,成为新的文化地标,打造聚集休闲放松、旅行游览、文化传承等属性的多功能空间。
“治理创新”
黄浦区网格治理赋能南东美好家园建设
奖项:优秀治理奖
组织者: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2024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以深化“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为主线,在全区率先探索并建成街道、街区、居民区三级治理平台,全面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街道构建了“一圈三格、一格三域”治理新格局,“一圈”即环人民广场中央商务圈,通过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街区治理四个专委会运作,每年推出一批重点工作项目;“三格”即将街道辖区划分为三个标准化综合网格,建立领导包保联系综合网格制度;“三域”指建立网格内沿街商铺、社区、楼宇商圈之间的关联,建立以共治联盟为主体的联动协商机制。
黄浦区“主理人Ke堂”
奖项:入围奖
组织者: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
为进一步深化2024年黄浦区“零距离家园”工程,推进“零距离家园”小站建设运作,充分发挥自治共治力量,区委社会工作部举办“零距离家园”小站“主理人Ke堂”交流分享会,搭建共话共治平台。自活动举办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小站主理人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盘活现有空间、激发共治活力、让渡空间主理权等方面进行具有黄浦特色的探索,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增添新活力。
黄浦区“西门荟治·社区伙伴日”
奖项:入围奖
组织者:黄浦区老西门街道
老西门街道着眼于全方位培育和健全党的社会工作体系,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形成“西门荟治·社区伙伴日”基层治理品牌,着力打造治理意识激发和引领的场景、治理资源汇聚和对接的纽带、治理能力培育和提升的平台以及治理效能落地和展示的渠道。通过全链条、多领域、分层级的平台搭建,探索实践“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享有”的现实演绎路径。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全区各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