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指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由这两个定义,我们便可想见人们对元宵的看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渲染的正是宋代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在宋代,元宵和春节、寒食、天庆、冬至一样,都要各休假7天,全民同乐。让我们跟随辛弃疾的这首词,感受宋朝的元宵盛况。

1

观灯、买市、扫街、情人节

我酸了...

观灯,是宋朝元宵夜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天,不仅是百姓全城出游,连天子也会在宣德门外与百姓一同赏灯。北宋汴京的元宵花灯之繁盛,可以从孟元老的描述中一窥:大街上早早就缚好了灯山、棚楼,灯烛达数十万盏;这些灯山还设置了人工瀑布:“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


《观灯图》南宋 李嵩 绘

灯笼更是花样繁多,精妙绝伦,除了无骨灯、走马灯等常见的样式外,还有一种名为“大屏”的巨型灯,是用水力驱动旋转的,而琉璃炮灯则既可盛水养鱼,也可点上蜡烛,烛光鱼影相映,应该非常漂亮!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时人谓之“鳌山”的灯架子,用彩灯叠扎起几层楼高的木桩,上绘有寓意长寿吉祥的巨鳌图形,又称“彩山”。以“山”来形容灯的高度,可见其规模!

歌舞百戏也是上元佳节不可少的。棚楼中整天都会表演各种精彩的娱乐节目: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击丸蹴鞠,还有踏索上竿,热闹的场地能延绵十余里:“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更有意思的是,“天府每夕差官点视,各给钱酒油烛,多寡有差”,即 临安官府给市民发放钱酒油烛,庆贺元宵。按照习俗,临安府的“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十,谓之 “买市”,即官府(一些民间富豪也会参与)故意出高于市场价数倍的钱购买货物,一路向做小生意的商民派钱,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这种出手阔绰的“买市”,每每令小商贩们雀跃不已,有些狡黠的小市民,在人群中钻来钻去,重复领赏,官府也不会计较。

宋朝元宵夜还有一项最吸引人的活动——扫街。按《梦粱录》的记述,元宵之夜,“诸酒库亦点灯球,喧天鼓吹,设法大赏,妓女群坐喧哗,勾引风流子弟买笑追欢”。进入正月之后,良家女子也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最漂亮的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为了在月光下显得更好看,衣服还要选择浅色,偕闺中密友出门看花灯。于是大街之上,“都民士女,罗绮如云”。

在元宵之夜逛街看花灯的宋朝女子之多,可以从一个细节体现出来, 那就是灯收人散之后,汴京、临安的市民都有持灯照路拾宝的习俗,往往能拾得观灯妇人们遗落的贵重首饰。《梦粱录》和《武林旧事》都有记载说:到夜深时,游人散去,就有专门持小灯照路拾遗的人,谓之“扫街”,往往能收获一些珠子或玉石做的小首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闹元宵、观花灯,可别忘了“扫街”哦!


古代元宵之夜还可被看作古代的情人节。这天是年轻人尤其是闺中女孩难得自由出游的节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青年男女们或早有密约,相约“黄昏后”,或在“灯如昼”的花市上邂逅,总之,平日里被礼数分隔的男女,终于在灯火阑珊下相遇相识相伴,开启不同的爱情故事。想必多情的文人墨客对此感受尤深,不仅是欧阳修,辛弃疾也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经典名句。

2

严防 “浑水摸鱼”

竟有这么多奇招?

普天同乐下,难免有浑水摸鱼的情况,或诱拐儿童,或偷劫财物,或调戏妇人。

幼儿懵懂无知,人潮拥挤之下,极容易走失。这个问题,政府也应当给予解决,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一坊的巷口,在没有乐棚的地方, 多设几处“小影观棚子” ,里面放皮影戏,吸引小朋友进来观看,“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为防范奸人趁火打劫,趁乱作案, 政府在元宵夜会加强巡警,“命都辖房使臣等,分任地方,以缉奸盗”。“都辖房”是宋政府设于城市的治安机构,“专以缉捕为职”。凡热闹人多之处,都点巨烛,用松柴照路,亮如白昼。又派大量兵卒巡逻、站岗。宣德楼下,更是戒备森严。

元宵放灯之期, 设于京城的几个刑狱机构也会张灯,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同时“陈列狱具”。这是对潜在不法分子的警示与威慑。临安府(开封府)的“元宵法制警示”最有意思:在“繁闹之地”点燃巨烛,“照耀如昼”,警卫押着囚犯数人,并有布幅纸板写明他们的犯罪行为:“某人为不合抢扑钗环,挨搪妇女。”意思是说,这些不法分子乘人不备抢夺观灯妇女的环钗饰物,或趁着人流如潮对观灯女性耍流氓。然后,京尹当众宣布对他们的法律惩罚。

实际上这是一场表演,那些被当众宣判的囚犯,并不是真的犯了盗抢财物与调戏妇女之罪,而是监狱里的犯人,被官府临时提出来充当一回“群众演员”,以配合官方的“元宵法制警示”。官府的用意,是“姑借此以警奸民”。


3

现代人的元宵

也很有“生活”了!

宋朝距今千年,时移世易,很多民俗活动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在新年里拥有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希冀却从未有过改变,我们依然为相聚的快乐时光而雀跃,为生命力量发动生长而感动。

随着节日风俗的发展演变, 元宵在今天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灯会与花灯展览的活动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节日美食和创意产品也形成独特的产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科技手段加入,出现了 数字花灯、线上猜灯谜等独属于当代的活动,让元宵活动变得更加时尚,更富有创新性。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元宵“佳节”对团圆美满的期盼意义从未改变过:元宵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更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而与之有关的汤圆和元宵,也饱含人们对阖家幸福团圆的期待和对新年光明生活的祈许

元宵之后,明月和灯火都将化作满天繁星,为人们踏上新年奋斗的征程助力。

相关内容根据《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整理而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