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及元宵节期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江南地区民间曾经盛行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叫做“爆孛娄”,又叫“占稻色”。
所谓“爆孛娄”就是把蒸熟的糯米晾干后投入热锅中翻炒,使之成为膨胀食品,称得上现代爆米花的鼻祖。据元末明初吴兴人娄元礼《田家五行》所载,人们会在雨水时节将早晚双季的糯米各自抓一把投入不同锅中,看谁的锅中爆开糯米最多最白,就算胜出。
〔清〕《〔乾隆〕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
这种“爆孛娄”的习俗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于江南地区,据南宋苏州人范成大《吴郡志》所载,上元节那天,在锅中爆炒糯米,称为“孛娄”,也叫做“米花”,每个人爆炒属于自己的那份,并根据爆花情况来预测一年的吉凶。因此爆米花又称“卜流言”“卜流年”“卜流花”。吴方言“卜”与“孛”、“流”与“娄”的发音相近,故此记为“孛娄”。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
〔清〕顾禄《清嘉录•卷一》
不仅如此,明代江阴文人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录有“爆孛娄诗”云:“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鬓斜。”诗文描写的正是爆米花的习俗。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六》
上海地区也同样流行用爆米花预测,清乾隆年间上海文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就有对“爆孛娄”的描写,“糯谷干收杂禹粮,釜中腷膊斗花香。今朝孛娄开如雪,卜得今年喜事强”。人们将糯米杂以玉米爆炒,若其爆花又白又大,说明今年事事顺心。
〔清〕李行南《申江竹枝词》
江南各地“爆孛娄”的时间并不相同,但习俗的形式和内含却非常相似。据地方志记载,宝山地区“爆孛娄”的时间是在正月十四。古人通过在新春时节爆米花,寄托着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清〕《〔康熙〕嘉定县志•卷四》
〔清〕《〔乾隆〕宝山县志•卷一》
〔清〕《〔光绪〕宝山县志•卷十四》
过去农人占测气候及雨旸丰歉,都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今天我们再度走近这些民风民俗,也应怀着对大地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带着趋吉迎祥的美好祈愿,欢欢喜喜迈向新的一年!
作者:宝山区首批档案文化志愿者,吴文化研究学者黄骋宇。(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宝山的“毛绒绒限定”来啦!你钟情哪只小可爱?
魔童哪吒、《我的三体》,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宝山这家企业又将推出精品科幻动画IP
无创可检测血糖!宝山区重点企业研发的这一技术创新成果获国际权威期刊认证!
编辑:陆天宇
资料:今古宝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