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正月十四,阴转小雨。

空气中还残留着烟花鞭炮的气息,过年的热闹氛围尚未消退,勤劳的王久付已经闲不住了,他来到自己租种的土地里,准备把地里剩余的花菜全部采收出售。

上午10点,王久付已经带着几个村民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镰刀轻轻滑过,一颗颗鲜嫩的花菜就被取下,随即被他们整齐地摆放在车上。


王久付行走在租种的土地中。

王久付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碗窑镇海子村人,近几年一直在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租地种烟。从前年开始,他每年把烤烟收完后,都会在地里种植蔬菜。

“去年种了86亩烟叶、50亩花菜。花菜基本上都卖完了,地里还留下了菜根和菜叶子。”指着面前平整的土地,王久付说道。

顺着王久付的手指方向,笔者看到了一片不同于印象中贵州山区破碎的土地。这片土地比较平整,地连成片,机耕道延伸其中。

据了解,这是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资金进行过高标准烟田整理过的土地。从2021年开始,黔西南州局(公司)将楼纳村及邻近的双山村共1700多亩土地进行了整理,一方面进行平整,另一方面建设了排涝、机耕道等设施。去年,黔西南州局(公司)还在这里铺装了滴灌设施。


整理后的楼纳村土地。

“以前这片地也跟我老家那里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大型机器没法作业,每次下地干活得绕着山转,干完这块地里的活,再转战另外一块地,太费力了,所以种植规模一直不大。”王久付说。

由于最近下过雨,菜地里有些泥泞,王久付的脚上沾满了泥土,可他毫不在意。这土地,正是他幸福生活的源泉。

今年43岁的王久付已经种了25年烤烟,种植规模从最开始种几亩,逐渐增长到种20亩。受限于土地条件,过去十多年里他一直种20亩左右的烤烟。得益于高标准烟田建设,他在楼纳村租到了连片的土地,烟叶种植规模一下子提高了。

“烤烟种植的收益一直比较稳定,现在土地平整了,种起来更不费劲,种烟是越来越轻松。”说起这些年烤烟种植的变化,王久付如数家珍,停不住嘴。“翻犁用上了大型耕地机械,我这80多亩烟地,一两天就能耕完;烘烤用上了生物质烤房,不仅烤烟不用熬夜了,温度控制更加稳定;过去我们最怕春旱,移栽找不到水,现在地里有了滴灌设施,移栽也不用愁了。”

种烟收成好,可每年9月卖完烟,土地就闲起来了,这可让闲不住的王久付有些难受。

近年来,烟草公司大力推动粮烟融合发展,鼓励烟农利用各类产业作物生长在时间、空间、区域上的差异,开展轮作、间套作、茬作等多种复合带状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烤烟+多元产业”粮烟双优复合产业带。

经过几番考察,王久付选择烟后种植花菜,前年种了20亩花菜,收益不错,去年就扩大到了50亩。

烤烟加花菜,收益到底如何呢?站在地里,王久付给笔者算了算他的收入账。

“去年,烤烟卖了60多万元,除去土地租金、生产投入、工人工资,还能剩下近20万元;50亩花菜,大部分都是批发给大客户,种一季下来纯利也接近10万元。关键是这些土地我都是租一年,种完烟闲着也是闲着。”王久付开心地说道。

一边说着,王久付一边抱起一颗花菜来到笔者身旁,“炫耀”他种的花菜品质是多么优良。


王久付采收的花菜。

他告诉笔者,烟后种蔬菜,好处多多。“蔬菜可以吸收烟地里的肥力,投入低。收了花菜剩下的菜根菜叶,翻犁的时候埋到地里,又增加了土地的营养。更重要的是,土地一年到头都不闲,帮我做工的村民一直有活干,很稳定,我更好管理。”

接近中午1点钟,地里的花菜全部收割完毕,王久付招呼今天给他干活的村民一起去吃饭。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从口袋摸出手机,很熟练地找到一个号码拨打了出去:“新年好啊,你啥时候开工?我地里的菜都收完了,有空过来帮我把地给犁了。”

原来,王久付是在联系机耕手,闲不住的他脑子里一直想的都是土地的事情。


王久付到市场出售采收的花菜。

立春已过,春天已至,把土地深翻一遍,做好又一季烤烟种植的准备,王久付的幸福生活,就在这土地一年又一年的轮作当中,也在他从不停歇的劳动当中。(文/吴清海、张艺 图/张艺 视频/张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