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方


每年一进腊月门,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们就开始忙着为居民写春联了。“龙腾盛世迎春归,蛇舞丰年送福来”“灵蛇有意降春雨,绿叶无私缀牡丹”“岁辞龙尾春光好,山舞蛇姿景色新”……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这些书写流畅、内容精彩的“手写春联”,勾起我昔日有关春联的记忆。

上初中那年,教语文的常敬文老师在讲课前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让我们学习一则成语或一句古诗词,有时是一条俗语或者是谜语。寒假前夕,常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下一则谜语让我们猜:“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是红光,年年报吉祥。”全班同学谁也没有猜出来,最后还是常老师笑着揭开谜底:“春联”。大家一琢磨,纷纷点头称是,可不是春联嘛!那天常老师不但讲了这则谜语,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与春联有关的故事:说年年过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门口贴的对联总是被悄悄揭走。这年年三十晚上,王羲之又写了一副春联,但上下联都只贴了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不吉利的春联自然不会再有人偷。到了大年初一早上,王羲之又贴上了另一半,完整的春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个小故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的同时,也激发起我们对春联的研究兴趣。常老师趁机布置了寒假作业,就是让我们在春节拜年的时候,顺便把各家门口内容好又有趣的春联抄写几副。当时只觉得常老师留的作业真新鲜,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老师是希望我们认真体会春联艺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我记事儿起,就知道我们村的会计文庆恒是写春联的行家。庆恒叔是全村唯一会舞文弄墨的文秀才,肚子里全是“墨水”,不用照着“春联大全”之类的书抄,那些装在肚子里的“墨水”依然取之不竭。只见庆恒叔拿起毛笔在大红纸上随手一划拉,“墨水”就流畅地“淌出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庆恒叔给村里几户军烈属家写的对联更像是私人定制,“军旗扬处春风暖,光荣门第喜事多”“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花”。之所以至今我仍对这些春联耳熟能详,就是因为那年大年初一早上,挨家挨户拜年的时候,我为了完成作业,在口袋里装上了笔和本,悄悄记下了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

寒假抄写春联的作业留得好啊!过年贴春联是一种传统民俗,民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后来,过年记春联成了我一个小小的乐趣,大年初一留意各家门口的春联,看春联甚至就能感受到主人家的雅俗喜好,更由此走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路。这都得感谢语文老师常敬文。喜欢穿一身灰色中山装,口袋常插一支钢笔的常老师,因上过几年私塾,国学底蕴深厚,当年常在我们面前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家诗,是全校唯一一位会写毛笔字的老师。如今细想想,求学路上,过年让我们抄写春联当作业的也是独常老师一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