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曹路”地方的来源?听过钦公塘的故事?
今天是元宵佳节,曹路历史文化馆历经半年多筹划建设,在川沙路845号对外揭幕,将进一步传承曹路文脉、展现时代风采,打造为历史与集体记忆的传承地。
据考证,曹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永乐甲午年(1414年),西汉丞相曹参的后裔曹守常因熟悉盐务,专营盐业,便来到了这片熬波煮盐之地,创市设肆于东、西运盐河之间,其中西运盐河在1977年疏浚时被放宽河面并截弯拉直,改称浦东运河,留存至今。曹姓在这片土地上的走滩独尊,便有了曹家路的声名远扬,曹路由此得名。直至清末,逐渐形成曹家路口、顾家路口、龚家路口的聚落形态。因炼盐、制盐产业兴起,曹路依托东西运盐河的便利,商贸活动蓬勃发展,沿老护塘一带正式形成顾路、曹路和龚路等集镇。1984年2月成立龚路乡、顾路乡。1995年11月,撤乡建镇。2000年,浦东新区行政区域调整,顾路、龚路两镇合并成立曹路镇。
曹路历史文化馆共分为钦琏纪念馆、临展馆、名人馆和民俗馆四个部分。钦琏纪念馆专为记录南汇首任知县钦琏而建,借助人物塑像和影像资料,生动展示了钦琏为民请命、修筑海塘的历史功绩。为纪念钦琏的功绩,百姓将钦琏带领百姓修建的海塘称为“钦公塘”,浦东百姓也纷纷为钦琏修建生祠,从一团到九团,总共修建了九个生祠,而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钦公像就在曹路龙王庙;临展馆以民间收藏展览为主,融合科技与文化,借助多媒体屏与实物展柜多元呈现曹路镇不同时期的精彩瞬间;名人馆精心收集了曹路地区明清到近现代各名人的生平事迹、著作成就,传承先辈精神,激励后人奋进;民俗馆将收集到的老式桌椅、瓷器、老算盘、手工纺织器具等家居用品,经精心布置,重现往昔生活场景。
曹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利军对历史文化馆的开幕表达祝贺,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曹路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文化建设,非遗传承、全民阅读、文化产业等多点开花,将努力在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浦东样本中提供更多曹路经验。
“今天,曹路历史文化陈列馆开馆了,使我们的家乡情结有了一个最佳的舒怀之处。”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浦东新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柴志光在现场感慨地说,“曹路前后将近九百多年历史,即古老,又年轻,其历史上有着诸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这是曹路的骄傲,先贤们的事迹也永远激励着后人,是我们学习榜样,是我们热爱家乡一种力量源泉。”
揭幕仪式上,文化学者柴志光、周建义被聘为曹路历史文化馆专家顾问。一批讲解员被授予曹路历史文化馆特约讲解员聘书,他们其中有“曹路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乡贤达人、网络大V、红领巾讲解员等。未来他们将在曹路历史文化馆,带领居民观众详细了解馆内的历史资料、各类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深入领略曹路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曹路历史文化馆还是渔书三到书院、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和聚蜂驿·红色加油站的所在地,当天,还同时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书香元宵游园会。
曹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曹路历史文化馆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它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而渔书三到书院,则是一个集环保阅读、学习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它延续着知识传承的使命。它们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曹路的文化地标。未来,曹路镇将继续通过“我们的节日”书香游园会等各类展览、文化活动,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在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弘扬曹路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浦东文化发展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