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田间地头一派生机。阳光下花果枝头刚冒芽的新叶,闪烁着一缕缕绿色微光。
伴着道路两侧的春意,怀集县人民法院的警车缓缓驶入马宁镇无花果种植基地。
车刚停稳,基地负责人同时也是被执行人的郑某就快步迎了上来:“王法官,你这是给我送温暖来了呀!”
被执行人见执行法官不仅满脸笑容,还称“温暖送上门”,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2020年,在当地政府资产收益扶贫政策支持下,郑某和某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了45.5万元专项资金入股。按照合同约定,资金将用于无花果种植基地建设,合作社2020年到2028年产生的分红收益,需定向量化“反哺”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众。
这本是一件“双向奔赴”的好事,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之后三年里,由于经营策略、市场预期及天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实际收益远不如预期,定向量化“反哺”当地困难群众的承诺也没实现,仅向专项账户汇入了2万元。
镇政府多次催收未果,将合作社和负责人郑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资金。
经济发展无小事,怀集法院迅速厘清案件脉络,经审理后认为,镇政府不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固定收取收益分红,名为入股实为借款,双方构成借贷关系,据此判决双方解除合同,合作社和郑某连带清偿借款45.5万元及利息、违约金。
判决生效后,合作社和郑某未主动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就来到了执行法官王泽秀的手中。
一边是希望产业存活下去,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乡村创业者,一边是肩负着乡村振兴重任、维护群众利益的当地政府,王泽秀深知双方的焦虑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期待。
王泽秀了解发现,郑某在当地无花果种植领域是小有名气的“带头人”,所在的种植基地收益十分可观,年产值预计能达到300多万元。
“你们基地产值并不低,这些年也有利润,为什么拒不履行?”带着疑惑,他找到了郑某。
“不是不想还,是我一时拿不出50多万。”郑某无奈道,“基地虽然一直有盈利,但支出也不小。2021年霜冻,基地损失惨重。这两年我们又搞了一条生产线,扩大无花果干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账面上能拿出来的钱真不够。”
听完郑某的解释,结合对基地和郑某名下财产的查控反馈信息,王泽秀知道其言非虚。
若强行处置这些果树和生产线设备,可能导致基地停摆,彻底丧失还款能力,一家可以长期发展的乡村本土企业也可能就此倒下。
研判过后,王法官给支了一招:“如果一次性还不了,那分期还款怎么样?”
郑某顿时眼前一亮:“王法官,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怕镇政府不同意。这些年来政府给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结果我们还被追债,说起来也有点丢脸。”说完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经营一时遇到困难也是常事,这样,你拿个还款方案出来,其他的由法院来居中协调。”
“我想先还5万元,接下来的2年每个月还2000元。要是生意有起色的话,每个月我还能翻倍还款!”郑某拍着胸脯承诺道。
随后,王泽秀联系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一方面说明案件的执行进展和财产查控情况,另一方面提出“放水养鱼”理念,说明要给企业留下发展空间渡过难关,对困难群众的“反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双方共赢。
一周后,王法官便收到了镇政府工作人员发来的好消息:镇政府经集体讨论同意了郑某的分期还款方案。
王泽秀当即将双方约到法院,现场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郑某当场支付5万元首期款。
今年1月25日,郑某如期履行第二期款项。
在依法解除查封冻结措施后,王泽秀带着终结执行裁定书,又来到了无花果种植基地。无花果树在田间地头绿意盎然,看起来是那么充满希冀。
郑某也热情洋溢地拉着法官边走边说道:“去年虽然经历了一阵寒潮,但也算万幸,因为昼夜温差大,今年的果子肯定很甜!”
来源:肇庆中院 怀集法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
采写:傅雨西 黄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