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
康德逝世221周年纪念日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康德的终极关怀:人是什么
选自《哲学100问》第1季
文字 · 声音丨书杰
点击收听 ↓
扫码上图 - 解锁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一
康德:人类闪耀之星
△哥尼斯堡
康德,1724年出生在东普鲁士一个小城市哥尼斯堡。他一生活到了80岁,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长寿了。康德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七,一点也不像那些人高马大的欧美人,但正是这么一个矮小瘦弱的德国男子,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哲学时代。
康德出身比较贫寒,没有雍容富贵的家庭背景,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童年时便失去了母亲。他16岁时考入哥尼斯堡大学,而后父亲也去世了。经济的拮据状况让康德走上了家庭教师之路,他32岁时重回大学校园当起大学老师。那时,康德为了挣到更多的课时费以补贴家用,接了很多的课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什么课都讲。这期间康德博览群书,拓宽了知识面,也为他后面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直到1770年康德46岁时,终于从编外讲师晋升为教授,提交的教授就职论文的题目是《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这成为他后面批判哲学的萌芽。
也正是以此为界限,康德的哲学分为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在康德就职教授之前,是他的前批判时期。那时康德在自然科学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星云假说”,这个星云假说主要是解释宇宙最初的起源问题。我们知道牛顿当时提出了机械论,承认物质之间的力学运动,但运动最初是怎么发生的?牛顿并没有解释清楚,只是把上帝搬了出来,认为上帝是第一个推动者,给了世界一个力,于是世界就运动起来了。
这时,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的星云状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由于物质本身具有的重力作用,不同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星体,进而形成各种星球和星系。
这是康德在天体物理方面的观点,当然那个时候是康德年轻的时期,哲学上也小有建树,但更多的是理论基础的建构。真正让康德名声大噪的是他在1770年以后的批判时期提出的哲学理论,这也是康德哲学真正成熟的阶段。
康德的一生是极其平淡的,甚至是有些乏味的。除了一次短暂的旅行外,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没有结婚生子。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生活作息表,生活极其有规律,每天什么时候起床、学习、授课、吃午餐、散步、读书、写作、睡觉,这些都在康德的这张作息表中体现并严格执行。他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邻居甚至会把康德当成一个活的时钟来对表,只要到了下午3点半,康德会准时在街道上散步。据说康德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来散步,是因为他前一天晚上通宵读了卢梭的书——《爱弥儿》。或许正是这种清淡的生活方式,让这个身体瘦弱的德国男人活到了80岁的高龄。
古板、克制,一切都井井有条,再加上身体瘦弱,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康德迸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对未知的探索,对真理的渴望。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他的著作里有着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认识能力、人的道德和信仰、人的自由、人的审美,这些在康德的学说里一一呈现出来。他关注的是这个时代的前沿,启迪的是人类的全新思维。
在康德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休谟,另一个是卢梭。休谟打破了他对理性主义独断论的迷梦,而卢梭启迪了康德对自由的向往。
1781年,康德大器晚成。他用了10年时间写成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一鸣惊人,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那一年,康德57岁。
从此,康德引领了一个批判的哲学时代。康德哲学也成为当时的热点,大街小巷的每一个人好像都要来读一读这本《纯粹理性批判》,虽然不见得能读懂,但至少也要瞻仰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仅凭这一部著作,足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在随后的十几年内,康德相继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就是著名的三大批判,因而康德哲学也叫批判哲学。
二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多么难回答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这个问题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回答?
人是世界的主体,人要吃喝拉撒睡,人有欲望,人是道德与自由、理智与情感的承担者,人也是矛盾体⋯⋯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人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的世界。而这个问题也是康德,作为一个哲学家一直在追问的。你会发现,康德其实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他的哲学包含对人性的关怀,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人是什么?在康德看来,这个问题被划分为三个小问题:人能够知道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人可以期望什么?
正是这三个问题,最终解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
大家第一次听到这三个问题,或许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这三个问题不正是涵盖了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吗?你要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你要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对未来的愿景是什么?这就是人生啊!
而康德的伟大,正是用哲学精妙的论证,来解答这三个问题。他最为著名的三大批判也正是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人能够知道什么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人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这是认识论层面的哲学。人能够认识什么?去考察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理性本身的运用范围是什么,哪些我们可以认识,哪些我们不能认识,知识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人应该做什么
第二本著作《实践理性批判》要解决的正是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便走向了实践的领域。在我们日常行为中,能不能够形成一种实践的准则,一种普遍的法则,一以贯之呢?如果有,这就涉及道德层面的讨论了,这些法则就是道德律。
人可以期望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人可以期望什么,这是《判断力批判》要解决的。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是什么,以及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究竟是怎样的?通过对人的审美和情感的探讨,去找寻人类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这就是康德三大批判,讲的就是知、情、意的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是“知”,《实践理性批判》是“意”,而《判断力批判》便是“情”。综合起来,便归结到一个终极的问题——人是什么,人要知道什么,该怎么做,人的审美和情感有哪些。
这就是康德的非凡之处!他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以往的哲学家是在搞思辨的、技术性的学术,是在玩儿一种复杂的智力游戏,通过缜密的论证得出一个观点,并深深享受着逻辑和文字游戏带来的快感。
但康德不是!康德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他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境界,哲学不仅仅是在进行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进行生活的追问,他把哲学当成一种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当成一项道德事业,这个境界就不一般了。虽然康德哲学晦涩难懂,但最后确是柳暗花明的,指向的是一个终极的关怀——人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康德逝世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研究康德的原因。因为康德研究的是每一个人都特别想探究的,但又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探究清楚的一个问题——人是什么。每一个爱智慧的人面对这个话题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心向往之。
扫码上图 - 解锁康德
康德有一句名言,大家耳熟能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俯视自己的心灵。
这就是康德!
他关注头顶上的星空,这是从自然的维度来说的,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指大自然,而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对世界的认识等。康德关注自然的规律,讨论自然的法则问题。
低头俯视自己的心灵,这是从一个自由的维度来说的。这个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指人应该怎样生活的法则:人应该诚实,不应该说谎,人应该尊老爱幼,应该多做善事,等等。从“应该”层面去讨论的,就是人内心的道德法则。
“人是什么”是康德一生关注的终极问题。
——来自《哲学100问·第1季》
作者 :书杰
今年是康德逝世221周年
让我们一起向伟大哲学家
致敬
康德哲学脉络梳理
尽在《哲学100问》
完整详细讲解↓
全程通俗易懂·小白入门首选
元宵5折
扫码5折 - 附逐字文稿 (赠送逻辑图)
元宵特惠
5 折 券
限时福利:2月13日24:00之前
《哲学100问》
畅听2500年西方哲学史(系统讲解)
69位哲学家 + 350期音频课 + 16大篇章 + 250张逻辑图
生命丨欲望丨孤独丨死亡丨灵魂丨幸福丨性爱丨信仰
痛苦丨意志丨自我丨语言丨逻辑丨存在丨荒谬丨救赎
启蒙丨神话丨理性丨工具丨身体丨权力丨科学丨传媒
试听一下↓
课程入口
5折券·限时福利
限时:自领取之日1天内使用
上图扫码 - 领取5折券- 微信平台收听
两种方式
①扫码在线收听
②“小鹅通”APP或播放(附文稿)
解锁内容
通俗易懂
哲学家
苏格拉底丨柏拉图丨亚里士多德丨笛卡尔丨休谟丨康德丨黑格尔丨叔本华丨尼采丨罗素丨维特根斯坦丨胡塞尔丨海德格尔丨萨特丨加缪丨马克思丨阿多诺丨梅洛·庞蒂丨福柯丨罗尔斯丨汉娜 · 阿伦特丨波普尔丨库恩等
哲学流派
古希腊哲学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丨理性主义丨德国古典哲学丨非理性主义丨分析哲学丨现象学丨存在主义丨社会批判丨身体哲学丨诠释学丨解构主义丨政治哲学丨科学哲学
哲学话题
世界本原丨形而上学丨精神助产丨理想国丨精神恋爱丨幸福论丨上帝之光丨文艺复兴丨社会契约丨三大批判丨痛苦欲望丨生命激情丨孤独丨性本能丨电车难题丨语言游戏丨追问存在丨沉沦与死亡丨荒谬丨启蒙与神话丨娱乐至死 丨爱欲与文明丨身体解放丨疯癫丨性经验史丨正义丨极权主义丨平庸之恶丨科学真理
购课赠送:250张逻辑思维导图
已购课程用户可领取
逻辑图领取
下图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速度配齐↑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适合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