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女星大S不幸去世的新闻

引发了公众对流感的关注

很多人开始真正意识到——

流感并不等同于普通感冒,

它也会致命!


▲2月12日,热搜榜单上多个流感相关话题

实际上,每年春节前后

都是呼吸科最为繁忙的时候。

那么,在当前流感高发季,

我省医院的就诊情况究竟如何?

什么样的流感要及时就医?

开学季即将到来,该如何防范?

“患者数量比平时多了三倍”

女子刚出院,丈夫又住进来了

福建省老年医院挂职副院长邓朝胜教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省老年医院都有坐诊。在他的门诊,近来看感冒和流感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不少。

“粗略估计患者多了三倍左右吧!一个上午的接诊患者中,四分之一都是因为感冒或流感来的。不仅如此,近来身边咨询流感用药的亲朋好友也多了很多,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个这方面的咨询电话。”邓朝胜教授告诉记者。


(网络图)

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近来因流感住院的患者也不少。

“春节期间,我们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年轻女性,她因反复高烧伴气管炎近一周而被收治入院,检测发现是甲流,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她很快就出院了。可没想到一周后,她的丈夫也因甲流导致高烧不退而住院治疗。”

省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李大治博士表示:“当然,更多的住院患者是原本就有基础病的,如慢阻肺、肺癌的患者。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的传染性强,可能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并引起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李大治博士的团队中就接诊了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因为流感导致咳喘加重,心肺功能衰退,需要用上呼吸机


(网络图)

除了高热,低烧也要多加注意

相较于感冒,一般流感的症状更重、起病更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除了咳嗽咽痛以外,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等。

但邓朝胜教授强调,低烧也别大意。“临床观察发现,这波流感也有不少是以低烧、咽喉疼痛、全身乏力为主诉症状。”

因此,他提醒大家,判断是流感还是感冒,除了观察自身症状外,也要看是否有流行病接触史。如果有接触过患上流感的亲朋同事,或近期没有做相应保护措施,去过人流聚集的地方或医院等地,返回后出现全身症状的,很大概率就是流感。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无论流感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基础疾病较重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的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

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建议找专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抗病毒治疗。


(网络图)

“生病就是胖子拿肉抵,瘦子拿命抵”?

近来,网上还流行一句话,“生病就是胖子拿肉抵,瘦子拿命抵”。对此,邓朝胜教授表示,这种说法太绝对了,太胖和太瘦都不好。

邓朝胜教授提醒:

临床上疾病的高危人群一般都包括肥胖、孕妇、儿童和年老体弱等人群。

肥胖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造成靶器官损害,如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也影响呼吸(如走路活动气喘等),流感容易引发心肺等并发症,这样就容易造成所谓的“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当然,如果过于瘦弱,同样也不好,没点肌肉和脂肪,也经不起疾病消耗。因此,要健康美,而不是一味只追求瘦。

此外,李大治博士特别提醒,

马上要开学了,

加上最近天气昼夜温差大,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春捂秋冻,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物;

✦外出人多聚集时需戴口罩;

✦规律作息,合理运动,加强营养,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预防流感的最佳方式是接种疫苗

更多关于流感的科普

可搜索福小卫往期报道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