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花遍地开……
——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亮点一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11日讯 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自2021年成立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联盟从最初7名志愿者发展到16.3万余名,培育志愿者队伍4389支,开展服务活动4.48万余场次,服务对象超过6000万人次。“蒲公英”法治品牌多点开花,已成为法治福建的重要力量和亮丽名片。2024年4月,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司法厅从各地各部门推荐申报的118个普法创新案例中评选出20个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日前,省司法厅召开全省“蒲公英”普法工作推进会,为20家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获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省司法厅召开全省“蒲公英”普法工作推进会,为20家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获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案例一:上杭县“才溪女·蒲公英”红土普法赋能老区苏区建设
才溪妇女是苏区参政议政的模范。上杭县发挥县内红色资源多、红色法治阵地多的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法治资源,把革命旧址变成普法“培训教室”,从红色标语、红色故事、红色山歌中汲取“营养”,挖掘一批适用于普法宣传的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通过一批批女讲解员、女教师、女村干部的宣传展示,将红色法治历史搬上讲堂、带到田间地头,让法治精神在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同时,“才溪女·蒲公英”发挥才溪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坚持在立法征求意见中普法,吸纳女性人大代表,利用客家群众赴圩的习俗,建立普法驿站,收集群众意见、开展法治宣传,让严肃的法条“蘸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
上杭县“才溪女·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门前向游客普法
案例二:福建警察学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创建“蒲公英”情景剧普法机制
福建警察学院依托本校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搭建习近平法治思想情景剧平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与“五大关系”的内容,用系列情景剧的形式加以串联,系统形象又寓教于乐。让警院学子在对执法对象普法的同时,更得到来自社会与群众对“法”的认知与反馈式普法,吸收和积累社会治理、涉外法治等普法经验,丰富普法内涵,为实现双向普法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三:尤溪县首创“蒲公英+朱子家训”普法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尤溪县是朱熹故里、理学之邦。近年来,尤溪县挖掘《朱子家训》的深刻内涵,将遵纪守法、崇德向善、敦亲睦邻、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等理念有机融入“蒲公英”普法活动和基层社会治理,打造“蒲公英+朱子家训”普法模式,善用家训来普法、巧用家训促和谐、活用家训润心田、借用家训建阵地,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案例四:东山县创新“蒲公英+铁枝木偶”普法形式,打造法治文化亮丽名片
东山县司法局以全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试点为契机,创新推行“铁枝木偶”普法模式,培育省非遗“铁枝木偶戏”第4代传承人陈银龙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乡音”诠释法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普法。同时,依托县新艺“铁枝木偶戏”传习中心,成立“铁枝木偶”非遗普法馆,打造“蒲公英”普法展示墙和“铁枝木偶”普法小舞台、直播间等为一体的特色普法体验馆等普法阵地。
案例五:宁化县打造全省首个宪法学校,构建“蒲公英”多元普法矩阵
宁化县司法局创新推出“一网三点”普法新模式。构建全县普法服务网;在宁化县名远小学打造全省首个宪法学校,建有“宪法广场”“宪法知识漫画走廊”等多个宣传区域;成立宁化县司法局新媒体普法工作室,组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参演普法短剧;成立宁化县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建设宁化县普法志愿者服务中心,创新推出“普法三式”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