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曾经坦荡地表示:“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在他漫长的人生中,身边的异性追求者当然不仅是于凤至和赵一荻,张学良引为挚友,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人,她就是30年代的江南名媛蒋士云。

而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在夫人赵一荻女士陪伴下,步入台北桃园中正机场,他们要从这里乘坐华航飞机,前往美国探亲,而这次张学良这次去纽约会见的就是蒋士云。

蒋士云祖籍江苏吴县,出生于商贾之家,从小天生丽质,聪明好学,她在蒋氏家族女孩子中排行老四,故人称她为“蒋四小姐。”



蒋士云12岁随父母赴京,就读于英国人开办的学堂,学习英语,后以驻外使节千金的身份,随父母远赴欧洲,16岁时曾到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熟读英语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

1927年夏天,蒋士云随父亲蒋履福从法国归来,当时张学良已经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张学良善于结交朋友,他与中国驻外大使顾维钧的关系最为密切。

经顾维钧引荐,张学良认识了蒋履福,同时也见到了坐于同席的蒋士云,那时的少帅,并没有把蒋士云这位江南小姑娘放在心上。

1930年秋冬,张学良携家眷抵达上海,在出席上海市市长张群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再次与蒋士云邂逅,这时蒋士云已出落成沪上名媛,蒋士云不但和少帅频繁赴宴,而且又接连出席过张群和上海头面人物举行的几场舞会,也许蒋士云就是从那时起,在心底深深爱上了这个东北少帅。

1931年2月,将士云有一次北京之行,决心向张学良袒露心迹,但是,她来到北京方才意识到与张学良已不可能在一起了,当时张学良身边不仅有结发妻子于凤至,而且在一年前又新添了女秘书赵一荻,两人还有了爱情结晶。



此时少帅张学良诚挚地邀请四小姐到奉天的东北大学就读,而她碍于巴黎的法文学业尚未结束,不想半途而废,请求假以时日,少帅表示理解与支持。

但阅世颇深的他也隐约感到,这个窈窕少女如此力攻法文,心向欧陆,其发展方向必定不在国内,在北去的列车上,他望着窗外飞扬的雪花,心中一片惘然。

于是,蒋士云乘意大利邮轮远赴欧洲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从此,张学良只能在海外报刊上不时见到有关蒋士云在法国求学,在欧洲旅行以及她随父亲出席各种官方活动的消息了。

张学良经常给蒋士云写信,然而蒋士云却不想干扰少帅的生活,一次也没回信。

而在1932年春,蒋士云和贝祖怡在上海结婚,消息传到北京时,张学良正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他在焦头烂额之际,仍派员赴沪给蒋士云送去了贺礼。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将士云正在上海,后来,她从秘密渠道获悉张学良被囚于奉化雪窦山时,曾去探视过幽禁中的张学良。



1990年,张学良在幽居50年之后,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1993年3月,他来到了美国,张学良刚到旧金山,就对身边的人说:“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

当时,在旧金山的亲友对这对91岁高龄老人惊人之语大惑不解,只有赵一荻知道,张学良说的就是蒋士云。

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是因为太怕失去而造成的束缚,而蒋四对少帅的爱,则是因为太过于了解而放手的自由,对于生性爱自由的张学良来说,后者无疑是赢家。

晚年的张学良私下曾说:“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爱在纽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