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阳明堡,让陈锡联一战成名,却让英勇的赵崇德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夜袭阳明堡战斗,发生在全面抗战初期。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华北大地,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继续南犯,妄图迅速占领太原。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奋力阻止日军进攻。此时,八路军一二九师肩负起了艰巨的使命,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七六九团一路行军,行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时,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飞机的威胁。日军飞机不断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阵地,给我军战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经过侦察,团里查明阳明堡西南约3公里处有一个日军飞机场,敌人仅靠地勤和守卫人员200余人的防守,防备较为疏忽。这一情况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决定由769团承担捣毁这个飞机场的艰巨任务。
团领导决定3营为突击营,负责袭击机场。担任3营营长的正是赵崇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营长。他身先士卒,对部队进行了精心的训练,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10月19日夜,天黑如墨,万籁俱寂。769团的战士们在赵崇德的带领下,轻装上阵,利用黑夜的掩护,秘密潜入阳明堡机场。为了避开日军的警戒,战士们剪开了铁丝网,小心翼翼地摸进了机场。10连一个小分队刚前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突然与日军哨兵遭遇。刹那间,枪声响起,战斗爆发。
赵崇德营长临危不惧,他高喊着“向飞机肚里甩手榴弹”,沉着指挥战士们向日军展开猛烈的火力突击。战士们纷纷丢下棉衣、放下背包,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奋勇向前。由于八路军部队刺刀较少,许多战士只能用枪托和敌人拼杀。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肉搏,战况十分惨烈。
日军遭到攻击后,守备部队纷纷冲出来进行疯狂反扑。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有的把集束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与敌机和日军同归于尽;有的抱着炸药包,不顾个人安危,爬上飞机引爆炸药。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769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伤亡30余人,但终于成功炸毁敌机24架,歼敌100余人。
就在战斗即将胜利之际,为掩护战友的赵崇德不幸中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心系战友,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另一边,担任指挥的769团团长陈锡联,在战斗中冷静地指挥部队,带领战士们完成了这次艰巨的任务。此役,让陈锡联一战成名,成为了八路军中备受赞誉的将领。
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使急于夺取忻口的日军丧失了空中支援能力,为忻口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战斗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首次取得的重大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同时,它也展示了八路军的顽强的战斗精神,为后来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赵崇德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彭德怀元帅曾称赞赵崇德烈士“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