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晚,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意义非凡。

天上明月高悬,人间灯火璀璨。

中国人约定俗成:不过完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

中国人相信:一年开好头,这一年都会顺顺利利。

正月十五,是过年的结束,是新年的开始。

古人也过元宵节, 汉武帝制定颁行“太初历”,将正月十五确定为重大节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下许多元宵佳作,留下无数喜乐。

诗词君分享五首元宵诗词,写尽了元宵,写尽了人生,读懂之后,会少许多遗憾。


0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古时称上元、元夕、灯节。

在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最热闹的,相当于古时的“狂欢节”。

南北朝时,正月十五大玩灯。

隋朝时,每到正月十五,街上全是游玩的人,呼朋唤友,聚众游戏,锣鼓喧天,灯火将大地照得一片明亮。

到了唐朝,比隋朝还热闹,正月十四至十六日3夜均放灯,后增至5夜。

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出来观灯夜游,甚至皇帝和皇后也会微服出来观灯。

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正是描述了元宵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景象。

唐朝有宵禁,但是,在元宵节这一天也取消了,大家可以整夜游玩。

宋代时,玩灯观花达到顶峰。

上元之夜,灯火辉煌,大街小巷有歌舞百戏,音乐声绵延十余里,妇女也出街游玩,男女没有了平时的禁忌,看花灯、猜灯谜,极尽欢乐。

热闹的不止京都,即使远在海南,依然是歌唱与美酒,欢乐异于平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期也越来越长。

汉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代缩短为四至五天。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人们终于停了下来,尽情欢乐。

智慧的先民相信,十五是一年的开始,过好十五这一天,一年都会顺顺当当的。

也许,平时都在为生计操劳,为生活奔波,只有到十五这一天,才能真正歇一歇,找一点欢乐。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02

人不管怎么过,都会有遗憾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代时,元宵节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平时不大能出门的女性也盛装打扮,在街市自由的赏灯游乐。

于是,这一天成了幽会的好机会。

在灯火璀璨的另一边,一对年轻的男女相约在黄昏后的柳树下。

他们细诉衷肠,倾吐爱情的誓言。

四目相对,仿佛要看尽一生一世。

他们会相守一生吧!

可现实总不如人愿。

又是一个上元夜,花依旧,灯依旧,只是那曾经牵手的人不在身边,也许再也无法相见了吧!

时光如水,没有留住爱人,只有回忆摧折人心。

这一年的上元节,也许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人生啊,不管怎么过,都会有遗憾。

陆游没有留住唐婉,怀念了一生。

白居易没有留住湘灵,感慨了一生。

《一代宗师》里宫二也曾遗憾过。

宫二是北方武学大家宫家的女儿。

与叶问比武一场,对他心生情愫。

可父亲被害,为了家族,她立下了不婚的誓言。

多年过去,两人都老了,宫二才对叶问坦承:“我心里有过你,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少女的心事都付于了寂寞的时光,无法给最爱的人。

她只能感慨:“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人生会有欢笑,会有遗憾,但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情感,构成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人间烟火,各有遗憾,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


03

让自己快乐就是生活的意义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对于元宵夜,唐伯虎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元宵节这一天,如果有灿烂的灯火,没有皎洁的月亮,就无法尽兴,如果只有皎洁的月亮,没有灿烂的灯火,又少了春意。

还好,唐伯虎这一年的元宵有灯又有月,很完美。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游春的妇女装扮一新,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笙管,是那么热闹。

真是好日子呀,如此好时节,不举杯畅饮,不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良辰吉日呢?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如果你不了解唐伯虎的人生,你就不知道,这句诗从他口里说出来有多难得。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小商户家,生活一直顺风顺水。

25岁时,一连失去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五位亲人,巨大的打击让他无法振作。

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唐伯虎埋头读书准备科考,却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被逐出京,妻子也离他而去。

晚年的唐伯虎一直穷困潦倒,生活都成困难。

经历人生巨变,依然能能努力让自己快乐,依然能在节日里起舞,他是真正的勇者。

真的勇士,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不要问人生的意义,让自己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4

如果快乐太难,那平安就好。

宝应元夕饮朱升之舍

明 · 边贡

望望平安驿,春行路不遥。

故人还此地,芳序且元宵。

水近潮通閤,灯寒月过桥。

计程拚取醉,佳赏更须招。

平安,是世间最朴素美好的愿望。

这大多是父母对子女的祈愿。

《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在热映,在电影中,我们也见到了一个朴素的父亲——敖光。

敖光是东海龙王,为镇压海底妖兽永困海底。

为了让儿子敖丙摆脱海底炼狱,他偷灵珠,培育儿子成材,想让他封神成仙,解救龙族。

可人算不如天算,敖丙救了哪吒,肉身被毁,只剩魂魄。

敖广以为儿子死了,心如刀绞,得知儿子还剩一丝魂魄,敖广心痛万分:“只要你活着就好。”

盼你成材,盼你光宗耀祖,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平安就好。

苏轼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辛弃疾说: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元宵来了,一年正式开启,也许你赚不到很多钱,也许你无法成为家人的骄傲,也许快乐很难,那么,平安就好。


5

沿途的花会一直开,

以后的路也是,祝你也祝我。

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南宋 · 周必大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元宵节,最少不了的一道美食,就是汤圆。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

当时也不叫汤圆元宵,而叫“浮圆子”。

一直到明代,才出现了汤圆、元宵的名称。

明末时,《明宫史》记载北京上元节吃元宵。

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民间也吃元宵也成为了风俗。

元宵节时,北京城中叫声元宵声声不绝。

清代诗人符曾《上元竹枝词》写道: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上元节日,煮食元宵,寓意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这一习惯,到现在依然没有变。

小时候,每到元宵节,妈妈都会煮一锅汤圆。

我不喜欢吃,妈妈就说:“起码要吃一个,团团圆圆,有个好意头,这一年才会顺顺利利”。

一颗小小的汤圆里,包含的是团圆美好的念想。

这些念想支撑着我们走过无数岁月,心中永远保留着一份对未来美好的期许,生活才会更好过,未来才会更美好。


今天是元宵节。

这是一个璀璨的节日,万千灯火,照亮人间。

这是一年中最欢乐的一天,天上人间,人月两团圆。

节日永远是平淡生活里的光, 放下所有的愁苦,放下所有的郁闷,开心过节。

生命我们只有一次,何不快快乐乐的过!

看一场烟花,愿今年诸事灿烂!

吃一碗汤圆,盼人生团圆美满!

读一阕诗词,许日常点滴诗意!

今天是元宵节。

诗词君祝福所有诗友:

灯火依旧,良人相伴。

亲人在旁,无灾无难。

身体健康,圆圆满满。

旧时明月,今时又圆,

新的一年,

愿日子如熹光,温柔又吉祥!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2025诗词日历:人间有味是清欢》《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