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明日入“七九”,老话“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有啥预兆?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你打算怎么过呢?我们这边感觉比较冷清,不像是要过元宵节的样子。
在古代,这天可是非常热闹的,并且,要持续好几天。因为,古人认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春节就算是过完了,因此,这天要弄得特别热闹一些,以示祝贺。这天除了吃汤圆、元宵以外,还会观灯赏月、舞狮等。
另外,在民间这天还是道教说法中的“上元节”。相传,上元节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来管理,他在道教的地位非常高,隶属于玉清境。
天官紫微大帝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日这天,即上元节,他都会降临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有“天官赐福”的说法。民间则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天官赐福,保佑平安吉祥。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大家别忘了去祭祀他,求他赐福。
此外,今年正月十五这天还是气温的变化节点,是“六九尾”,明天将正式进入数九寒天中“七九”。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进入“七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天气应该已经逐日渐暖了,如果还出现低温和干燥天气,将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明天入“七九”在旧时民间有“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的民谚,什么意思,有啥预兆呢?
民谚里说的“添坟头”是用了一种夸张比喻的说法,不是说真的是遍地都是坟,而用来表达人们生活比较困难。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到了“七九”本该趋于暖和的时候,还出现寒风天气,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不是出现干旱,就是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对越冬作物生长和早春播种的作物不利。
在古代,不论是从农业生产技能来说,还是从作物产量来说都是比较低的,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旱了涝了都会造成减产或者绝产。
并且,古代一般人家都没有多少余粮,一旦出现减产就会使人们的生活比较艰难,要为生计发愁。因此,有了“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的讲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这几句农谚里有答案:
一、七九河不开,必定倒春寒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出自黄河流域,意思是说,如果到了“七九”的时候天气还没有变暖,河水还没有解冻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春天大概率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对小麦返青生长不利。同时,对开花的果树和早春播种的作物不利,从而影响产量。
二、春寒七九头,冷到二月中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差不多,意思也是说,如果入“七九”这天比较寒冷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会有比较寒冷,甚至这种寒冷的天气会持续到农历二月中旬。
关于“七九”的农谚还有很多,例如下面这几句,大家可以理解一下,就不解释了:
例如,“雪落七九头,遍地添新坟”、“雪打七九头,寡妇要发愁”、“雪打七九头,九九无耕牛”、“七九雪花飘,人畜都犯愁”、“七九天降雪,农民要吃黑”、“七九刮北风,九九耕牛歇”、“七九北风吹,九九耕牛歇”、“七九河不开,收成定减半”等等。
总的来说,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如果到了“七九”还比较寒冷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春天大概率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
例如,在《开元经占》中就有记载说:“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意是说,如果到了孟春时还要实施冬季的政令,说明春天温度低,一些成熟期比较长的作物就不适合再种了,要选择成熟时间短的种子。否则会导致来不及成熟和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那么,为了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呢?
从发布的预报上来看,从2️12日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其中,受此次冷空气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它北面的地区,会刮起4 - 6级的偏北风。而东北地区的中东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西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则会出现气温会下降4-6℃,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能达到8℃,尤其是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的局部区域,降温幅度更是在8-10℃ 。
与此同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会下小到中雨的天气过程。其中我国广东东部、福建东南部、台湾岛的局部地区,雨势较大,会有大到暴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等地则会下小到中雪,或者是雨夹雪,局部地区还会有大到暴雪。
今天是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边是个大晴天,您们那边的天气是个什么情况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