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句话,守江必守淮。这一论断已经在历史上多次南北对峙时期得以验证。
我们先来说一个地理概念,江淮地区。江淮地区,指的是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以北一带地区,包今天的括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蚌埠、淮南、滁州、六安、合肥和安庆等城市,还包括河南省信阳地区、湖北东北部地区。
(江淮地区河流湖泊密布地形)
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分界线大致是长江——大别山——汉水。因为没有淮江淮地区的缓冲地带,吴国一直都很被动。尤其是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东吴若攻占合肥,不仅能巩固淮河防线,还可以此为跳板北伐中原;反之,曹魏固守合肥则能遏制东吴北进,并随时威胁建业。为了扭转被动防守局面,孙权先后五次发起攻打合肥的军事行动,甚至御驾亲征,都遭到失败。逍遥津一战,张辽以七千破十万,还差点抓住了孙权。两国还在淮河支流濡须口的长期拉锯,都是为了争夺江淮之间地域的控制权。
由于没有江淮之间的缓冲地带,使其难以突破地理限制。孙权晚年放弃大规模北伐,转而固守江东,正是这一战略困境的体现。最后,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历史,围绕江淮地区的争夺还有很多,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地方为什么如此重要?
从军事上说,守江必须守淮,这是江淮之间的地理特点决定的。
淮河支流众多,利于南方发挥水军优势,对南方政权来说,本身就是一条很好的天然防线。江淮之间又河流纵横,水网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能非常好抵消北方的骑兵优势。
守住淮河的话,还可以为长江防线提供300公里以上的战略纵深。南方可以往这里用船快速运兵运粮,北方则容易陷入泥沼地寸步难移。以江淮之间作为主战场,可以大量消耗迟滞北方的攻势,争取时间和反击机会。
淝水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元383年,前秦的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自信可以“投鞭断流”,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北府军”迎战。东晋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迅速集结达到淮河的支流淝水东岸布防,以逸待劳。而前秦的百万大军,此时抵达前线的才25万人,后面军队拖拉城一条长龙,还在百里之外。看着这个局势,东晋军迅速出击,再加上暗藏在前秦军中的内应朱序大呼“秦军败矣”,前秦兵败如山倒,顷刻崩溃。
蒙古和南宋之战也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都看低南宋的战斗力,这是非常错误的。早在南宋和蒙古共同灭金的时候,南宋就未雨绸缪开始布置江淮防线。宋朝除了利用江淮之间原有的河道和湖泊组成的水网以外,还大量挖鱼塘来防备蒙古骑兵,并在江淮之间大量修城,修堡垒。南宋的江淮防线,扛住了蒙古人的进攻长达40多年。我们试想一下,以当时蒙古横扫东欧的战斗力,居然被江淮防线拖了40年,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弱吗?只是,后来蒙古人攻占了中路防线的襄阳,西面又从云南、四川进行包抄,南宋不得不抽调江淮防线的兵力沿江而上御敌,才导致最终并败灭国。
如果南方丢失了淮河防线,北方的军队就可以直接饮马长江,从容地整顿军备,积蓄粮草,打造船只,训练水军。
两千公里的长江防线,战线漫长,南方要分兵驻守,北方只需攻其一点取得突破就行了,只要一个点渡江成功,整个长江防线会立即崩溃,南方根本就防不住北方的进攻。
北宋攻灭南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唐是一个非常窝囊的格局政权,把一首好牌打的稀烂。建国之初,南唐不仅占有富庶的江南,还占有江淮地区。在周世宗柴荣的进逼之下,南唐的中主李璟居然自废武功,把江淮地区送给了后周,双方约定划江而治。
李璟此举不但让自己丧失了防守的最佳屏障,还把苏北产盐地丢了,自己国家都不得不向后周买盐吃,加重百姓负担,引发国内矛盾,最终,替代后周的北宋直接渡过长江,灭了南唐。
我们再来看一个现代的例子,解放战争。在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丢失了江淮地带,还想依靠长江防线固守。结果长江防线在一天时间内就崩溃了。守江必先守淮,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再把时间线拉长一点,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这四个南方政权都把防线推倒了淮河一线,最终扛住了北方的进攻,南北实际上处于一种攻守平衡状态。梁朝后期因为侯景之乱而四分五裂,北齐乘机夺取了淮河流域。南北的平衡被打破了,取梁代之的陈朝就无法再偏安了,陈朝最终被隋朝攻灭。
明末清初,南明政权还想依靠江北四镇抵抗,史可法亲自到江北督师。但江北四镇都心怀鬼胎,很快覆灭。南明本来就千疮百孔,江北四镇一丢,更加难以维系了。
除了军事上地利条件以外,还有几个因素决定南方不能失去淮河防线,守江必须守淮。
淮河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丢失以后,南方粮食将不能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难以维持长期战争。
江苏的盐场、安徽的铁矿都是古代重要的战略物质,失去淮河流域,南方的经济将受到很大影响。
淮河通过运河连通黄河与长江,掌控淮河即控制南北商贸通道,削弱北方经济实力。
如果南方丢失了淮河防线,还会引起一种心理上的连锁反应。逃到江南的百姓会大量传播前线失败,敌军凶猛甚至凶残的消息,让南方居民陷入一种恐慌,士气大跌,抵抗意识下降。
总结一下,淮河和长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唇齿关系”。对南方政权来说,如果淮河防线丢失,长江防线就门户洞开,形同虚设。相反,控制住淮河流域,南方还可以以攻为守,扩展生存空间,否则只能被动挨打。
古人强调“守江必守淮”,本质是构建多层次防御,利用地理、资源与战术优势,把防御能力发挥到最大。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