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杨浦

不久前,杨浦区中心医院林谋斌教授团队为一名患者精准切除40cm巨大后腹膜肿瘤。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患者于春节前康复出院,安心回家过年。


林谋斌教授团队有条不紊拆除腹腔 “炸弹”

今年春节,“健健康康回家过年”成为了陈先生最大的心愿。

春节前一个月,云南大理的61岁陈先生就早早在家置办起了年货,等待孩子们回家。然而连日的腹胀不适却愈演愈烈,当地医院CT结果显示,他的腹膜后腔已经悄悄长了一颗直径约40cm的肿瘤,“顶天立地”般地占据了整个左侧腹腔。

一般如果肿瘤的直径大于5cm,就可以称为大肿瘤,而陈先生的肿瘤直径已经达到40cm,体积巨大。肿瘤位置也十分危险,位于腹膜后间隙,与附近腹主动脉、肾脏及输尿管等粘连紧密。

手术切除难度很大,风险极高,手术失败可能性很高。陈先生家人带着他在老家遍寻多家大医院,都表示不愿接诊,这让陈先生一家人几近绝望。

通过多方打听,陈先生一家找到了杨浦区中心医院林谋斌教授团队,不远千里从老家云南赶到了上海。此时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两周。然而手术是否能成功,自己能不能赶上回家过年,依然是陈先生最担心的事。

为了达成陈先生的心愿,杨浦区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迅速为其制定了严谨、完善的诊疗方案。术前,医院影像科通过3D重建技术,清晰、立体地展示了肿瘤的大小、供给血管的走向以及周边组织器官的受侵情况,直观呈现出肿瘤的精准定位及周边情况。



影像科团队为陈先生建立的三维影像(黄色部分为肿瘤)

外科团队基于术前影像和深厚的膜解剖认识,设计了细致、准确的手术路径,并根据3D重建影像数次推导手术过程,力求在根治的同时将创伤最小化,尽可能减少出血量,减轻对周边输尿管、肾脏等正常组织的影响。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林谋斌教授带领的外科团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抽丝剥茧,将深藏陈先生体内的这颗巨大“炸弹”完整、精准切除,并避免了周边其他脏器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仅2百余毫升,远低于术前1千毫升的备血量。

十天后,陈先生伤口愈合良好,在除夕前日顺利康复出院,坐上了回家的飞机。

林谋斌教授介绍,生长于腹膜后腔的肿瘤,由于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血管神经密集,稍有不慎就易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手术切除难度极大,过去被外科医生称为“手术禁区”。“但当下,有了3D影像导航技术的助力和膜解剖手术理念的指导,让我们对巨大的腹膜后肿瘤不再束手无策。”

作为国内膜解剖研究的先行者,杨浦区中心医院林谋斌教授沉心钻研,把膜解剖应用到腹盆腔肿瘤的精准手术治疗中,并革新了许多手术方式,如基于膜解剖的盆腔廓清术、直肠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等。

近年来,在林谋斌教授的带领下,杨浦区中心医院整合了普外科、影像科、整形科和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建立了完善的腹盆腔疑难复杂疾病精准手术诊疗体系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