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丁香护士 (转载已获授权)

输液港,又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用于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通道装置。由于其可长期使用、减少反复穿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及其他需要长期输液的治疗中。

然而,输液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注射座翻转较为常见,不仅影响治疗,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和焦虑。

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探讨注射座翻转的原因、判断方法及应对策略,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案例回顾

患者李某,女性,54 岁,因确诊淋巴瘤需长期化疗,在医院植入了输液港。置港后评估显示位置及功能正常,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

然而一周后,李某再次入院时,管床护士在置针时发现针尖阻力异常,并报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经触诊发现港座边界不清晰、质地偏硬,怀疑注射座发生翻转。

在 X 线检查确认翻转后,医护人员立即与手术置港医生进行沟通。因患者输液港植入不到一周,判断多为港体周围纤维包膜并未形成而导致的翻转,于是护士决定尝试手法复位。

复位后,患者输液港恢复正常使用,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对护士的专业度及手法都表示高度认可。

手法复位过程

手法复位既能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也能降低其费用。下面将手法复位过程分享给大家。

1. 患者体位调整:平卧位。

2. 无菌操作:充分消毒并待干。

3. 触摸定位:明确港座位置,固定皮下隧道与港座连接部位。

4. 复位动作:

• 操作者用大拇指、食指及中指固定并抬起港座。

• 中指及食指向拇指方向推挤港座,拇指下压并稍用力翻动注射座底部。

操作结束后,应进行触诊及 X 光片,均需确认注射座成功复位。

注射座翻转的常见原因

1. 固定不牢固

港座未缝合紧密,或患者胸壁脂肪、肌肉组织较少,容易导致注射座在皮下移动。

2. 囊袋大小不适

囊袋过大或过小均可能引发港座游离,导致翻转风险。

3. 放置位置与体位影响

注射座位置选择不当或患者频繁改变体位,可能增加翻转概率。

4. 护理与经验不足

日常护理不到位或医护人员经验不足,同样会导致注射座翻转。

翻转的判断方法

注射座翻转的判断主要依赖触诊、视诊及影像学检查:

1. 触诊与视诊

翻转后的港座边界常不规则、质地偏硬,触摸时可有明显阻力感

2.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港座的翻转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翻转的处理措施

1.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适用于未缝合固定的注射座,操作时需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触诊及复位技能。

• 直接复位法:


通过调整手指按压和推动方向,将注射座推回正确位置,如案例中李某所使用的方法。

• 囊袋注射法:


在囊袋内注射生理盐水,使港座漂浮后再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建议保留穿刺无损伤针3 天以上,以固定注射座位置,并限制置管侧肢体活动。

2. 切开复位术

如果港座已缝合固定或手法复位失败,则需手术切开复位。术后需严格无菌护理,并密切观察恢复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措施

1. 植入时的优化操作

根据患者情况设计合适大小的囊袋,并确保注射座牢固固定。

2. 加强护理与患者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经验与护理技能,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避免过度活动及搬运重物。

3. 定期评估与维护

定期对输液港进行评估和维护,确保早期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 高远, 刘春梓, 等.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维护及并发症处置专家共识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6):2401-2404.

[2] 曲文巧, 郭慧娟, 宁宝英.1 例胸壁输液港注射座翻转的经验总结 [J]. 护理研究,2021,35(06):1127-1128.

[3] 王岩, 付玉芳, 杨爱玲, 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注射座翻转的复位及处置 [J]. 军事医学,2019,43(02):158-159.

学习不停歇,春节不打烊!考试宝典贺岁钜惠享不停!活动期间,每满200-20元!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优质的备考资源免费送!历年考题,送!高质量视频课程,送!价值近两千元的AI助学大礼包,送送送!

想一次通关?

用考试宝典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