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滑31.9%。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参考往年数据,今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处于历史低位,环比增速降幅31.9%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由于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因此出现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

“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由于1月新政策发布前的过渡期政策补贴相对更强,因此2月的市场主要靠自身的需求恢复。”崔东树表示。

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份额达61%

2025年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约109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当月市场份额为61%,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2025年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市场份额达69%,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

对于自主品牌乘用车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原因,崔东树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2025年开年,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继续下滑。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5.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与主流合资品牌一样,2025年1月国内豪华车零售市场仍出现萎缩。数据显示,2025年1月,国内豪华车零售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降15%,环比下滑28%,市场零售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今年车企参与车市价格战的实力已有减弱趋势,但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偏低,上游高利润突出,2025年仍有价格战的持续潜力。”崔东树表示。

作为国内车市的最大亮点之一,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延续了强势增长特征。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我国乘用车累计出口(含整车与CKD)3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6%。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5.9%,较同期增加7.5的百分点;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8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9%;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万辆,同比下降19%。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崔东树表示,在海外燃油车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的插混车型依托低油耗、长续航的优势,在海外市场分流燃油车的表现日益突出。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同比提升9%

2025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零售渗透率为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零售方面,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0.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从月度零售份额看,1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约7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约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受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1月新势力车企零售份额约20.8%,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烈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为14家(同比减少4家,环比减少6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95%(上月94.2%,去年同期90%)。

2025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约29.6万辆)、吉利汽车(约12.1万辆)、长安汽车(6.8万辆)、特斯拉中国(约6.3万辆)、奇瑞汽车(约5.5万辆)。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权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崔东树表示,2025年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