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吸金兽”到“烫手山芋”

保时捷卡宴(Cayenne)曾被誉为“没有它就没有保时捷的今天”——这款诞生于2002年的SUV,仅用19年时间便为保时捷创造了超万亿人民币的收入,堪称全球豪车市场的“印钞机”。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达到巅峰,卡宴单车型占比超30%,中国消费者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成就了“每10辆保时捷有3辆销往中国”的传奇。

然而,短短三年后,保时捷却在中国遭遇滑铁卢。2024年,其中国市场销量暴跌28%,仅交付5.69万辆,成为全球唯一负增长区域,甚至被北美和欧洲市场反超,从“第一市场”跌至第三名。曾经被视为中产阶层“身份图腾”的保时捷,为何在新能源时代沦为年轻人眼中的“过气奢侈品”?这场危机背后,不仅是保时捷的困局,更是传统豪车品牌集体失速的缩影。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报)


02

从巅峰到谷底:保时捷的“中国神话”为何破灭?

2022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尚有9.33万辆,但此后三年连续下滑,2024年直接腰斩至5.69万辆,对比巅峰时期跌幅高达39%。

销量暴跌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为完成销量目标向经销商压库存,导致后者资金链紧绷,甚至联合抗议“逼宫”德国总部要求补贴。至年底,全国销售网点从150家缩减至140家,唐山、义乌等地门店接连关闭,经销商平均销售回报率从2022年的5.5%暴跌至1.9%。为求生,保时捷不得不取消强制选装政策,甚至允许“裸车”销售,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保时捷的客群以中产阶层为主,但近年经济预期下行导致这一群体消费收缩。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豪车的定义已从“品牌溢价”转向“科技体验”。一位保时捷车主吐槽:“Taycan除了外观和悬架,其他一无是处,空调故障频发,维修成本比国产车高几倍。” 这种“高价低配”的落差,在国产新能源车的对比下被无限放大。



(小米Su7内饰。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03

百年豪门的“守旧病”:年轻人为何抛弃保时捷?

保时捷的内饰设计仍停留在机械按键时代,车机系统被诟病为“功能机”,而国产新势力如蔚来ET7、小鹏G9已标配8155芯片和5G互联,支持全场景语音交互。保时捷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在年轻人眼中远不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更具吸引力。

保时捷中国车主平均年龄37岁,而德国车主为55岁,这一差距揭示了品牌与年轻群体的脱节。年轻人更青睐小米SU7这类“平替豪车”——以保时捷六分之一的价格(22万元),提供700公里续航、5分钟补能200公里的超充技术,以及可旋转中控大屏。社交平台上,“米时捷”的调侃标签热度飙升,折射出品牌光环的消退。

正如年轻人看不懂茅台,老年人不理解泡泡玛特,新一代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已彻底重构。理想L9宣称“500万内最好的SUV”,以冰箱、沙发、大屏幕打造“移动的家”;仰望U8凭借“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黑科技,售价突破百万仍一车难求。当保时捷还在强调“质大于量”时,国产车已用“技术平权”击穿豪车壁垒。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04

新能源冲击:传统豪车的“三体式毁灭”

保时捷并非孤例。2024年前三季度,奔驰、宝马在华销量分别下滑10%和13%,奥迪部分经销商因库存压力关门歇业。超豪华品牌中,玛莎拉蒂销量暴跌79%,迈凯伦骤降88%,劳斯莱斯销量暴跌 57%。《三体》中的名言“毁灭你,与你无关”在此刻应验——国产新能源的崛起并非因传统豪车太差,而是自身实现了全面超越。

与传统豪车相比,国产新能源的正在实现从“追赶”到“碾压”,造就技术代差。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实现“有路就能开”,蔚来换电站5分钟完成补能,小鹏G9搭载双腔空悬对标百万级操控……这些技术突破让保时捷的“燃油车遗产”显得苍白。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突破700万辆,渗透率接近45%,在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依然占据核心力量。

保时捷曾因“强制选装”“加价提车”饱受诟病,而国产新势力以直营模式打破经销商霸权,通过APP透明定价、终身质保等服务重塑行业规则。



(图片来源:保时捷官网)


05

保时捷的“自救”:大象转身能否赶上末班车?

面对颓势,保时捷宣布恢复内燃机车型,并推迟全面电动化目标。2025年,其计划在中国推出新款Taycan、纯电Macan等车型,但市场信心已受重创。

保时捷中国新任CEO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推行2026赢回中国的战略,包括缩减经销商至100家、增设本土技术部门等。然而,这些举措被外界视为“换汤不换药”。对比特斯拉上海工厂的95%国产化率,保时捷仍坚持“德国研发+中国适配”模式,智能化转型步履蹒跚。

“不降价”曾是保时捷的底线,但2024年其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超10万元,但销量仍在下滑。相比之下,国产高端品牌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保时捷官网)


06

豪车市场的“新宇宙”与保时捷的“旧大陆”

保时捷的困境,本质是工业时代“品牌霸权”与信息时代“技术平权”的碰撞。当年轻人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重新定义豪华,当国产车以“用户共创”“快速迭代”颠覆行业规则,保时捷若仍固守“机械精密”的旧叙事,终将被扫入历史尘埃。

保时捷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打败比亚迪,而是如何成为这个时代的保时捷。这场危机或许正是百年豪门重生的契机——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