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癌路上,我们不仅要战胜癌症本身,更要守护患者的心脏健康。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PET/CT检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或许能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淋巴瘤患者的心脏风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研究的发现。
65岁的张阿姨被诊断出淋巴瘤后,最担心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自己能否承受住化疗。"我有高血压病史,听说化疗药物可能会伤害心脏,真的很害怕。"这样的担忧并非个例。
确实,在治疗淋巴瘤时常用的蒽环类药物,虽然疗效确切,但确实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在治疗前就识别出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问题呢?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最新研究或许带来了启发。
研究发现了什么?
研究团队对358名接受蒽环类化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
患者群体心血管风险普遍较高 67%的患者至少有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38%的患者有两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体重指数升高(59%)、吸烟(36%)和高胆固醇(28%) 2.PET/CT可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 研究者利用患者常规进行的PET/CT检查,计算出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这项检查无需额外辐射暴露,可以很好地预测心脏风险:
CACS升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问题CACS评分越高,心脏并发症风险越大对于没有心脏病史的患者,CACS评分1-400的患者心力衰竭风险是正常人的3.7倍,CACS>400的患者风险更是高达5.4倍 这个发现很有意义。以前我们主要依靠患者的既往病史和临床表现来评估心脏风险。现在通过PET/CT的冠脉钙化评分,可以更客观地发现潜在的高风险人群。
这项研究对临床实践有何启示?
及早发现心脏风险 通过常规PET/CT检查就能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无需增加患者负担,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心脏风险高的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CACS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心脏监测可以考虑调整化疗方案或加用心脏保护药物建议这类患者及早转诊心脏专科会诊 3.长期随访管理 研究发现心脏并发症往往在治疗早期就会出现,提示我们要特别关注化疗初期的心脏监测。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
虽然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可能存在数据不完整的问题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可能低估了长期心脏并发症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给患者的建议
如果您被诊断为淋巴瘤:
在治疗前详细告知医生您的心血管病史配合完成PET/CT等检查,帮助医生评估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预测心脏并发症中的作用。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淋巴瘤患者的心脏保护带来更多循证依据。
在抗癌治疗中,既要提高治愈率,也要关注生活质量。通过PET/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及早发现心脏风险,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能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心脏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Douglas G, Loh Z, Shum ESY, Lee ST, Waters N, Hamilton G, Chong G, Murphy AC, Hawkes EA. PET/CT-derived coronary calcium score may predict cardiac complications in anthracycline-treated patients with lymphoma. Blood Adv. 2025 Feb 11;9(3):499-506.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3620. PMID: 3957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