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探索冠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无限可能

整理:一饼

审核专家:方臻飞教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在2024年迎来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医学界心血管频道特邀湘雅二医院的方臻飞教授对2024年的冠脉介入治疗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盘点。

方臻飞教授从技术、器械与方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w+人线上学习!精彩回放扫码看:

Part 1 新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维(3D)导丝技术

早在2012年,日本专家就与太阳贸易公司合作生产了CTO专用的IVUS系统。近年来,在IVUS基础上,又发展了基于血管造影和IVUS的3D图像构建方法(图1),可以准确判断远端导管的方向,并指导其旋转方向,从而更好地指导CTO中的血管内超声(IVAS)操作。


图1(A)造影显示第二根导丝距离真腔靶血管5mm(Ⅰ),IVUS看到导丝头端方向(Ⅱ)和真腔靶血管,由此可提示导丝旋转方向(Ⅳ);(B)造影(Ⅰ)与IVUS(II-IV)相结合的3D导丝技术;(C)造影(Ⅰ)和IVUS(Ⅰ)显示成功穿刺到真腔。

Part 2 新器械

在新器械方面,2024年冠脉支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可吸收支架和动态支架的研发。

可吸收支架

  • 镁合金可吸收支架:2016年,BIOTRONIK的Magmaris镁合金可吸收支架(RMS)开创了可吸收技术的新方法,成为心脏导管化(CE)领域首个金属可吸收支架。Magmaris BMS自上市以来已在全球进行了多项研究[1-2],结果表明Magmaris RMS在原发性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具有较佳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关于Magmaris RMS治疗复杂冠脉解剖结构病变的报道较少。

  • 一项研究纳入来自意大利21个中心的359例具有原发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支血管至少三处以上病变或单个弥漫性病变长度超过20mm的长病变),对409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Magmaris。研究结果发现与BIOSOLVE-IV研究[3]1年分析结果一致。随访12个月靶病变失败率(TLF)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总发生率分别为4.3%和6.7%,支持Magmaris BMS在复杂冠状动脉中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2)。


图2 主要研究结果

  • 铁基可吸收支架:IBS是我国研发的的新一代超薄(壁厚约55μm)的西罗莫司洗脱铁基生物可吸收支架。IBS冠脉支架II期临床研究仅用时9个月便顺利于国内36家中心完成全部518名受试者入组,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IBS冠脉支架)和对照组(Xience依维莫司药物洗脱冠脉支架)[4]。

  • 一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TLF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为2.3%,对照组为2.7%,p=0.78);心源性死亡(试验组为0,对照组为1.2%,p=0.20)、靶血管相关心梗(试验组为0.4%,对照组为1.2%,p=0.37)的发生率在两组受试者中亦无显著差异,且两组受试者均无器械相关血栓事件发生,初步证明了IBS冠脉支架不劣于目前市场主流的药物洗脱金属支架,显示出了理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3)。


图3 IBS冠脉支架II期相关临床结果

生物可吸收支架

生物适配器支架(DynamX):

为克服药物洗脱支架(DES)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局限性而开发的,具有独特机制的冠状动脉植入物技术,可在聚合物吸收超过6个月后解锁生物适配器框架,在保持对血管的动态支撑的同时解开血管,旨在实现DES的急性期性能,并恢复血管的功能。

INFINITY-SWEDEHEART是首次大规模、复杂患者群体中评估DynamX生物适配器临床效果的研究。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在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在内的大规模临床人群中,DynamX生物适配器在1年内的TLF率与Onyx DES相当,在非劣效性方面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在界标分析中显示,6个月后DynamX生物适配器组的TLF和靶血管失败(TVF)均显著减少并趋于稳定[5]。

Part 3 新方法

对于重度主动脉狭窄(AS)且伴有严重冠脉疾病(CAD)的患者,指南推荐冠脉旁路移植(CABG)+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治疗作为首选方案,然而因其手术费用高、恢复期长、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等,近些年兴起的经皮介入瓣膜植入术(TAVI)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因此,TAVI与SAVR优劣之争长期存在。

经导管瓣膜和血管(TCW)研究:

纳入重度AS合并多血管(≥2支血管)或晚期CAD的患者,且岁数≥70岁,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PCI&TAVI(介入组)和CABG&SAVR(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1年时TAVI&PCI组主要终点发生风险较SAVR&CABG组显著降低83%(4.4%与22.9%,HR 0.17,非劣效性P<0.001,优效性P<0.001);全因死亡率和卒中风险显著降低92%(1.1%与12.5%,HR 0.08,优效性P=0.003)。

OCCUPI研究:

研究入选来自韩国20个地区的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1604例复杂冠脉病变患者,1:1随机分配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组和单纯造影指导组。

研究发现,OCT指导组1年MACE发生率为4.6%,单纯造影指导组为7.4%,OCT指导组相比造影指导组降低了38% MACE发生风险(HR=0.62,95% CI 0.41~0.93,P=0.023)。

此外,与单纯造影组相比,OCT指导可显著降低自发性心梗(0.9% vs. 2.4%,HR=0.36,95% CI 0.15~0.86,P=0.022)、靶病变血运重建(1.5% vs. 4.1%,HR=0.36,95% CI 0.18~0.69,P=0.002)等不良事件的风险。

小结

2024年,冠脉介入治疗领域迎来了显著的进展,一系列创新技术、先进器械和优化方法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突破不仅拓宽了冠脉介入治疗的选择范围,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参考文献:

[1].Wlodarczak A,et al. EuroIntervention. 2023;19(3): 232-239.

[2].Verheye S,et al.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21; 98(1): E1-E8.

[3].Hong SJ,et al. Lancet. 2024 Sep 14;404(10457):1029-1039.

[4].Song L, et al. Am Heart J. 2024 Sep;275:53-61.

[5].Erlinge D, et al. Am Heart J. 2024 Nov;277:1-10.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