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速服务区近百斤年货被弃的新闻令人唏嘘。排骨、腊肉、炸酥肉……这些精心准备的食物本应是父母沉甸甸的爱意,却在返程途中被丢进垃圾桶。虽然当事人已出面解释,但是依旧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对“过节浪费”现象的深思。
年货,承载的从来不只是食物。它是母亲凌晨备料的辛劳,是父亲反复熏制的挂念,是家人围坐厨房的烟火气。每一块腊肉、每一颗炸丸子,都凝结着父母对游子归家的期盼与不舍。当这些心意被草率丢弃,浪费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份难再重来的亲情温度。
我们理解返程的无奈:行李空间有限、路途遥远难保鲜,但解决方式不应是“一扔了之”。若实在无法带走,不妨提前与父母沟通,量力而行;若担心变质,可以分装保存或与同路人分享;若已无法处理,也应妥善交接给服务区工作人员,而非任其沦为垃圾。节俭不是吝啬,而是对劳动的尊重;文明不是口号,而是细节中的选择。
节日是情感的纽带,而非物质的堆砌。真正的“年味”,不在于后备箱塞得多满,而在于心与心的贴近。父母最期盼的,或许不是我们带走多少食物,而是一句“放心,我在外会照顾好自己”的承诺。与其让年货成为负担,不如多留些时间陪父母聊聊家常,用陪伴替代过度馈赠,用理解化解“爱的焦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在今日依然振聋发聩。节俭过节、珍惜馈赠,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对亲情的温柔回应。愿每一份心意都被妥帖安放,愿每一次团圆都能少些浪费、多些体谅——因为爱的重量,从来不在物品的多寡,而在心意的交融。(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