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最近放松自己没写文章,感觉灵感在退缩。写作像练拳一样,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昨天偶然看到南怀瑾先生和张至顺道长的视频,心怀感慨,前辈们活到八九十岁还在传播正能量,我也要坚持写作,可以休息,但不可松懈。
让自己活得像一个活泉,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静水流深,源远流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持灵感源源不断的方式,是保持阴阳冲和,能量平衡。这不容易做到,因为入世太深,会被物质困住,超脱世外,仍然需要物质。
平衡之道,是既能很好地谋生,又不被物质所困。不偷懒,不贪婪,认认真真做事的人,总能过得不错。想走捷径,想赚快钱,则容易进入邪途。
之前有人问,怎么做到在世俗中修行,很难。因为,修行是做减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而入世是做加法,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本身是一个悖论。
诀窍就是守中,守住中宫,东南西北中,五行属土,土居中央。很多说法,守一,守心,允执厥中,惟精惟一,中庸之道,等等。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硬币的中间,阴阳一体两面的中间。不是阴,不是阳,可以向阴,也可以向阳,就是守中。
守中,是一种动态平衡。多了,减几分;少了,补几分。凡事过犹不及。人们只知道拼命努力,却忘记了平衡之道,时间长了会累垮,得不偿失。
人保持平衡之道,左右逢源,什么事都能想通,心通了,淡定和自信就出来了。
在世俗中很容易感到焦虑,主要是金钱、容貌、年龄、身体、感情、家庭、社交、舆论信息,引起的焦虑。
如果向外看,看别人,看外界,就会越来越焦虑;只有向内看,专注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事,焦虑自然会平息。
当一个人目标明确,专心做事,会感到平静和淡定;而无所事事,想得多,做得少的人,很容易陷入焦虑。想清楚了,就去做;做踏实了,则没空乱想。
因为自己是这么做的,我所说的,是知行合一的感悟。
有时候,陷入尘世太深,感到生活很不容易,一念想通了,又觉得不是事。只要日复一日,一步一步走出去,总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