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无锡分会场惊艳亮相春晚,7分钟绝美展示直接封神。其中,主持人马凡舒、王音棋和倪妮、唐诗逸手中的双面精微绣扇子,可爱的惠山泥人福禧相伴文创等不仅成为镜头焦点,更点燃全国网友对无锡非遗的热情。网友纷纷留言“哪里下单”。

春晚的泼天流量带来纷至沓来的订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福禧相伴文创的订单已排至6月底,网友线上求春晚同款锡绣扇,无锡非遗大师春节假期都没休息,“开足马力”赶订单。2月10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惠山古镇非遗大师工作室,探访传统非遗与泼天流量的“奇妙相遇”。

“手办式”福禧泥人惹人爱,提前预售已延长至120天

惠山古镇是惠山泥人的老家,泥人博物馆和泥人厂都坐落于此。现代快报记者在厂区见到了春晚“福禧泥人”设计制作者,无锡惠山泥人厂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周璐,她正伏案捏制泥人,桌上摆着数十个等待阴干的“乙长福”和“巳有禧”。


“订单太多根本来不及做,从最开始预售30天、60天、90天到现在120天……最新订单已经排到6月底了。”周璐直言自己“累并快乐着”。累的是,她每天要工作10到12个小时,开足马力生产;快乐的是,借着春晚的泼天流量,惠山泥人被更多网友知道并喜爱。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对以蛇年为主题的惠山泥人娃娃头戴柿子帽、梳如意发髻,憨态可掬中透着一股灵动。“传统泥人偏静态,这次我们也做了创新尝试,让泥人的头和身体分离设计,动作更活泼,更像年轻人喜欢的‘手办’。”


周璐介绍,惠山泥人是最具无锡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具有400多年的历史。分粗货和细货,细货就是纯手工捏制的,粗货是翻制模具可批量生产的,春晚福禧泥人属细货,“就连泥人手指都是一根根搓出来的,后面还要彩绘阴干,很费时间,1个月最多只能做11套”。

为了满足网友的需求,周璐还紧急推出了“浮雕版”福禧泥人,通过模具批量生产,短短几日预订量破百套。“流量就是销量!”这位曾“不用抖音”的非遗手艺人,如今已下载App学习短视频宣传,“非遗要‘出圈’,得先走近年轻人”。

锡绣团扇迎来海外订单,一针一线绣出“诗画江南”

从官宣主持人阵容海报到除夕当晚的舞台,无锡精微绣持续“出圈”。赵红育是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在她的工作室,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六位绣娘正安安静静地坐着,将桑蚕丝线劈成三十几分之一的细丝,穿针引线绣制春晚同款锡绣团扇。


扇面以无锡籍画家吴冠中的《怀乡》为蓝本,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绿柳石桥跃然丝绢之上。

“一把扇子至少要绣20天,光是岸边绿树就用了十几种绿色丝线,一根线绣错,整幅作品都得重来!”赵红育直言,无锡精微绣是个细致活儿,慢工才能出细活。

她直言,除夕前赶央视春晚单,除夕后又忙着赶网友订单,绣娘们今年春节都没休息,“春晚给无锡精微绣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订单都是网友循着工作室发的视频号留言找来的,网友这么喜欢无锡精微绣,我们不能辜负网友的信任。”


“你知道春晚一共出现了几把锡绣团扇?”赵红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春晚同款扇共三款,一把是“江南春韵”,是王音棋和倪妮手里拿的,一把是“芍药花”,是唐诗逸出场手持的,还有一把是“牡丹富贵”,是主会场主持人马凡舒说“下江南”时手持的。

前几天,“江南春韵”扇还引来海外网友联系求购。“江南春韵”锡绣团扇受网友欢迎,赵红育表示自己一点不意外,“我自己都非常喜欢,春意盎然、清新灵动,太惊喜了!之前我们大多以传统水墨江南作为刺绣题材,看来以后还要再大胆些,融入更多当代人的审美!”

记者手记:老手艺遇上新流量,看非遗传承的“解题思路”

作为文化条线记者,我曾经多次采访惠山泥人和无锡精微绣,但这次春晚亮相让我惊艳到了:惠山泥人变“洋气”了,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手办”;精微绣也不再仅是水墨江南,吴冠中的水墨油画让锡绣“明媚”了起来。这是传统非遗技艺与当代审美志趣最完美的融合。

在周璐和赵红育的工作室,我看到两种非遗传承的“解题思路”:前者以文创破局,让泥人变身潮玩;后者以技艺守正,用针尖勾勒江南。二者的共通之处,是对流量的清醒认知:它不仅是订单数字,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契机”。

无锡的实践印证了非遗传承的辩证法:守艺不是守旧,创新不忘根本。正如赵红育所说:“流量来了,我们得接得住,更要留得下。”当春晚的聚光灯渐暗,这场“非遗奇遇”留下的,不仅仅是爆单的泥人与团扇,更是一条传统工艺自我更新的路径。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尤力庭 文/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