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融观光休闲、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康养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文旅路线已成为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特色技术的重要窗口。

2024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发布两条集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康养文旅路线,分别是“康养朝阳 药说博物”——朝阳区中医药养生文旅路线、“康养有方 宜游朝阳”——朝阳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验之旅。

乙巳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2月7日,大年初十,本报记者选择“康养有方 宜游朝阳”路线里的一条半日游路线(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北京民俗博物馆—THE BOX 朝外|年轻力中心),进行了一次沉浸式体验。尽管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是旅游线上的“新年热度”依旧在线。游客们参观中医院、民俗博物馆,到网红打卡地打卡,感受热烈而浓厚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与民俗“撞个满怀”

走进京城唯一的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只见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春联写满祝福。在春节的热闹气氛里,借助文化活动、文物展览、习俗讲座等传承方式,中医药文化绽放得更加绚烂。

“立春那天,咱们也吃春饼啦。”刘女士开心地招呼同伴。“日月星转——物说二十四节气特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览以“物”说的形式,辅以文字介绍、语音导览,诠释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文明代表性智慧结晶的深厚内涵。

刘女士看到的是清代山西新绛年画《春牛图》局部“吃春饼”,三人休憩吃春饼的画面旁写着“三人九饼,五谷丰登”的谚语,象征着新的一年丰衣足食、五谷丰登。

“跟着节气过日子”是博物馆“本草小象——北京中医药文化健康体验馆”的一个展区,更为细致地介绍了节气养生知识。随手翻开一个写有“立春”字样的展示牌,只见背面写着:“立春时节,阳气升发,养生注重护肝……”

北京民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博物馆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作用,依托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造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与渠道,用民俗的形式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在我国,中医思想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养生习俗。其中,传统饮食习俗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保留了历史的味道,也生发出一些新模样。

年画让刘女士回味起了自家春饼的味道。

“今年的春饼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蘸酱里的盐少了,鸡蛋、黄瓜条多了,主打一个健康。”刘女士说,“立春吃春饼是老北京传统习俗,也是大家迎接春天的重要仪式。以前只注重吃没吃,基本是点外卖。现在更多看营养搭配是不是均衡、是不是遵循节气饮食,自己下厨房的次数也多了起来。韭菜、豆芽、酱肘子、黄瓜条,抹上用鸡蛋炒的酱,有菜有肉,一口咬下去就是春天的味道。”

传统与现代正在加速汇聚。体验哈他瑜伽与颂钵疗愈活动,在户外滑滑板,约一场篮球……北京民俗博物馆对面的THE BOX 朝外|年轻力中心,是深受年轻人青睐的网红打卡地。

“像我一样,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中医,愿意体验。很多人也切切实实从药膳、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中获益了。”一名正在逛街的女孩当被问及“愿不愿意THE BOX 朝外增加一些中医药特色”时,充满期待。

中医药文化阔步走向世界

细细的银针在中医师手中灵活舞动,精准地刺入穴位,仿佛在与身体对话……有着74年历史的朝阳区中医医院是中医药康养文旅路线的重要一站。走进该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张劲松正在为一名有面瘫风险的年轻女士做治疗。


2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张劲松正在为一名患者开展治疗。

在朝阳区中医医院,随时随地能开启一段中医药文化之旅:艾灸以温热之力,激发人体阳气,弥漫袅袅艾香;火罐排排站,吸附在皮肤上,形成独特的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在该院举办的体验活动中,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体验这些中医特色技术,感受中医对生命奥秘的独特诠释。

朝阳区是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聚集了全市近100%的外国驻华使馆、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国际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50%的外籍人口。该区持续通过健康咨询、展览展示、体验品鉴等活动,向国际友人推介优质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服务,让中医药文化阔步走向世界。

“发展中医国际医疗,既能治疗疾病,也能传播中华文化。”朝阳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朝阳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资源稳步扩充。以中医药为媒,于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举办“亮马河水岸经济带”国际友人说中医、中阿文化交融生彩专辑活动,连续举办9届驻华使节中医药健康日活动,建立7家区级中医药国际服务试点基地,聘请10余名外国友人作为志愿者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

如何为朝阳区的这条中医药旅游线路服务?张劲松的答案是:让医院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生动课堂。“一方面,专业中医师可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健康咨询服务,根据个人体质特点提出个性化的养生建议,进行专业治疗;另一方面,医院通过组织体验活动、讲座互动等形式,引导游客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张劲松说。

“国际诊疗区开诊当天,来自摩洛哥、斯里兰卡、阿富汗、孟加拉国、埃及等30余个国家的外国友人现场体验了中医药技术。而这仅仅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缩影。”朝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马利荣介绍,2024年,该院成为朝阳区中医药国际服务试点基地,经常举办类似体验活动,比如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望闻问切诊疗、中医特色康复诊疗,以及健康养生讲座、自制中草药茶饮等,国际友人和居民还能体验针灸、推拿、按摩、耳豆穴位贴等中医适宜技术。

对未来如何更好地丰富中医药康养文旅路线内涵,朝阳区中医医院还有很多想法。马利荣说,中药炮制是一门精细的学问,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炮制方法,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该院一直不遗余力地精耕中药技法传承,未来将逐步展示中药炮制的全过程,让参观者欣赏丸散膏丹的制作工艺,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

记者手记

无论是春节还是中医药,都已成为世界接受、认同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符号。春节与中医药的融合创新,不仅是文化展示,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作为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阳区在中医药资源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康养文旅路线正是其中之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相呼应中,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多呈现和传播形式,中医药文旅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路径。

春节与中医药的世界性,在二者的相互激发中有了更多表达。春节给予了中医药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迸发独特魅力的“时间舞台”,一如记者采访时看到、听到了很多国际友人体验中医药技术的画面和故事,也看到了地方在推介优质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服务上的用心、用情、用力。同时,伴随中医药文化的深度传播,春节也展现出新的节日色彩。

新年序章,美好启航。希望中医药不只在每一个春节闪亮,更在今后的每一天绽放光华。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闫龑 潘松刚 通讯员 庞永顺

图:健康报记者 潘松刚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GUSBM1Z】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