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阿姨退休后的生活原本平静如水,前不久被一个不寻常的阴影打破了——她发现小便颜色逐渐变成深酱红色。起初她没太在意,但后来家人发现沈阿姨开始变得不爱动,稍微动一下就喊累。于是,家人赶紧带着沈阿姨来到了奉贤区中心医院。经过初步检查,结果显示沈阿姨患有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还表现出心慌气短等症状,于是被紧急收治进血液内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血液内科病房第一天,沈阿姨的身体状况并没有马上好转,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神志模糊,意识逐渐变得混沌。与此同时,沈阿姨的血红蛋白数值急剧下降,就像倒计时的警钟,每一声都让人心惊胆战。医生们迅速展开了全面的评估和会诊,考虑到沈阿姨可能是出现了溶血危象,再者也需排除罕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表现为发热、神志改变、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和微血管病性溶血。这两者都是非常危重的急症,随时威胁着生命。沈阿姨逐渐陷入嗜睡状态,在大剂量激素冲击,输注红细胞悬液中,马上被紧急转至ICU。
在ICU,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血液内科赵文理主任、潘韶英副主任医师、宋蕾娜医师,ICU胡芳宝主任和输血科杜颖主任,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气管插管改善氧合通气,红细胞输注,加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连续三天的血浆置换就像给沈阿姨的血液进行了一场深度净化,将那些有害的杂质一一清除,帮助她的身体重新找回平衡。同时,红细胞输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她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大剂量的激素应用抑制身体内部失控的免疫反应,阻止溶血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同时,请瑞金医院血液科著名专家会诊,排除了TTP。
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精心照料下,五天后沈阿姨的身体终于有了转机。她开始逐渐苏醒,神志慢慢恢复正常,这一变化让每一个关注她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阿姨的血红蛋白数值也开始逐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她的脸上重新有了血色,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力气。
如今,沈阿姨已经出院,并在门诊随访中,血红蛋白已完全恢复正常。这一切都离不开赵文理主任带领血液内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沈阿姨的女儿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血液内科,这不仅仅是对医护团队的感谢,更是对他们精湛医术和多学科合作的高度认可。
面对沈阿姨这样的危急凶险病例,他们坚守希望,血液内科、ICU和输血科等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她从死神手中夺回。
什么是溶血危象
溶血,顾名思义,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其寿命被缩短的一个过程。在我们的身体中,红细胞通常会井然有序地执行它们的职责,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身体的各个器官输送氧气。然而,在一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红细胞可能会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溶血现象。
当溶血危象突然发生时,红细胞会迅速且大量地被毁损,这将导致血红蛋白的含量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正如沈阿姨所遭遇的那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贫血状况,从而严重干扰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面色苍白、黄疸(皮肤和眼睛的巩膜发黄)明显加重、肝脾肿大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像沈阿姨一样,出现神志改变甚至昏迷,还有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溶血危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既可能是红细胞自身存在异常,也可能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短时间内出现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小便颜色加深,有黄疸,甚至神志改变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报送:沈群(区卫健委)
编辑:夏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