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流感的高发季,中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

1月27日至2月2日这一周,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为7.4%,高于前一周水平(5.2%),也高于2022-2024年同期水平。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流感嘛,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要尽快改正自己的想法了。

流感虽然常见,但它并不普通,对于一些免疫力不够的人群,像是老人或小孩,流感十分危险。



更何况,现在的流感中99%以上都是甲型流感,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事实上,在每年的特定高发季节,如秋冬季节至次年春季,甲流都会变得尤为活跃,既然如此,那有没有关于甲流高发季的保命指南呢?



一、“1不洗”

看到“不洗”这两个字,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指不进行任何清洁,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里的“1不洗”强调的是避免过度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以免破坏身体的微生态平衡。



人怎么跟微生物扯上关系呢?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人体表面和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就像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一样,它们对维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常有人把身体清洁到极致,但殊不知过度清洁,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到头来,反而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想要保持清洁,我们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基本的清洁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物等,但在没有明确污染源的情况下,不必过度使用消毒剂。



其次是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清洁产品,以免破坏皮肤表面的天然屏障,洗澡时的沐浴露也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不要用力搓揉皮肤。

然后是在需要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将消毒剂用于人体皮肤或黏膜部位,以免造成伤害。



二、“2不去”

1.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甲流病毒是常见的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像商场、电影院、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在这些场所中,人们之间的距离较近,且空气流通不畅,病毒易于传播,所以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



2.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地方

如果看到一些脏乱差的环境,就是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地方,那就不要过去凑热闹了。

像这些卫生设施不完善、垃圾堆积、通风不良等的地方,很容易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在这些地方,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毒,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当然,出于一些特殊的需要或是无法避免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去这两类地方,那我们也有相应的缓解措施。

首先是佩戴口罩,口罩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不被病毒攻击。

在必须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能够降低病毒吸入的风险,戴上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其次是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1米的安全线看似不远,但也是飞沫传播的极限距离,控制好距离,也就能控制好病毒的传染风险。



最后是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等,使用公共设施后,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洁双手。

总之,如果不得不去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尽量减少停留时间,以降低病毒暴露的风险。



三、“3不吃”

1.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味蕾上的兴奋感,是一种别味的体验。

但常吃这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生姜等,可能刺激咽喉和肠胃,特别是甲流患者,容易加重他们的不适症状。

在甲流高发季节,应避免食用这类食物,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2.不吃生冷食物

前面说的辛辣食物是“热”的极端,而“冷”的极端同样也不可取。

像生鱼片、刺身这样的生冷食物,因为不是熟制品,所以可能携带一些病毒或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生冷食物还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



3.不吃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如炸鸡、炸薯条、肥肉等,虽然好吃,但不易消化且热量高,因此不能多吃,不然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特别是在甲流高发季节,食用油腻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降低身体抵抗力。



在吃的这一方面,大家都是行家,但也有几点建议给大家,这是甲流高发季的食用指南:

首先是清淡饮食,如果觉得自己身体的免疫力没有那么好,那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这些食物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大负担,能有效增强抵抗力。



然后是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喉咙疼痛、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同时,水分可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最后是选择熟食,在甲流高发季节,尽量选择熟食食用,避免生食,像肉类、海鲜等,也应确保烹饪熟透后再食用。

结语

本文所介绍的就是甲流高发季的保命指南,总的来说就是“1不洗2不去3不吃”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甲流就无法对你造成威胁。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面对甲流这一健康挑战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只有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甲流的发生和传播,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抵御甲流的侵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