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10日电 题:哈尔滨:把英雄铭刻在城市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立春当日,哈尔滨。马继民手持火炬,跑过兆麟公园路段,两侧市民夹道欢迎,他的内心翻涌着对祖父的无尽思念。
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已过去一周,马继民依旧激动。他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最小的孙子,今年已60岁,担任第29棒火炬手。兆麟公园毗邻兆麟街,以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的名字命名。
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地区14年抗战的主要区域,哈尔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90多年前,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一大批东北抗联将士,曾在这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兆麟街、靖宇街、一曼街、尚志大街……哈尔滨有许多以英雄命名的公园、广场、学校,涌动着红色基因,传承着红色气质。
“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马继民说,杨靖宇曾先后5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牺牲时只有35岁。弹尽粮绝之际,他对劝降者说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当日军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以杨靖宇命名的靖宇街,原名正阳街,始建于1880年。这附近有满眼的老房子——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为“露天博物馆”。在“尔滨热”冰雪游中,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美味的特色小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中外游客欢迎。
“从繁华的商业街区,走到头就是一条颇具历史感的街道,感动瞬间涌出。”来自江苏的游客范存晔在靖宇街路牌下拍照,这场City Walk让她分享了这座城市的荣光与骄傲。
正值寒假,东北烈士纪念馆每天迎接不少游客和研学团。这座古典复兴主义风格建筑,门牌号为“一曼街241号”。
一曼街,原名山街,是连接南岗、道里、道外三大主城区的要道,也是女英雄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不远处的街心三角地带,便是一曼公园,矗立着她的铜像。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1936年8月1日,在前往牺牲地的途中,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言陈列在纪念馆内。
讲解员周平宇说,这位生命定格在31岁的年轻母亲,曾经历长达九个月的刑讯逼供,种种酷刑没让她吐露半点机密。淡定赴死的身影,留下一支不屈的歌。
“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这首赵尚志写下的诗作,撼人心魄,也是他短暂而辉煌一生的写照。“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他令日本侵略者发出无奈感叹。
中央大街游人如织,一条与之平行、相距约百米的街道,便是尚志大街,为纪念赵尚志更名而来,同样是观光旅游的必经之路。
白山黑水间,热血铸忠魂。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军在哈尔滨地区战斗过,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用血肉之躯、铮铮铁骨,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如今,亚冬圣火熊熊燃烧,点燃冰天雪地;冰雪赛事如火如荼,映照繁华盛景。“相信眼下的人间烟火、国泰民安,就是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初心所在。”马继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