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日本人为掩护抗联撤退,击毙了20多名日军,终因寡不敌众牺牲。日军恼羞成怒,将他分尸,砍下了他的头颅......
日本人竟然帮助中国人打日本人,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发生在东北地区,就更让人惊讶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足以说明阶级叙事大于民族叙事,再一次验证了马列主义的正确性。
1938年春天,东北的天气还很寒冷。
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率部抵达集安县,他们的任务是破坏、袭击敌人修筑的通化-集安铁路。
到了6月24日,杨靖宇趁着夜色袭击了土口子隧道。
在这次战斗中,杨靖宇不仅完成了既定任务,还解放了250名劳工。
随后,杨靖宇向劳工们说道:“愿意参加抗联的,可以留下,不愿意的,我们也绝不勉强,你们可以自行回家。”
话音刚落,就有几十名劳工离开了会场,还有一些人则留了下来。
这些人中,有一名30岁左右、小个子、满脸毛胡子,罗圈腿的日本人。
杨靖宇非常好奇,万万没想到留下的竟然还有个日本人。
他问道:“你为什么愿意留下来?”
经工友们告诉,杨靖宇得知他叫做福健一夫,是名工头。
他对杨靖宇说:“我的国家由于战争,征召了许多不愿意前来的人民,受尽了苦难。日本侵略中国,是不正确的,我愿意留下来,帮助你们,也是帮助我的国家。”
起初,杨靖宇还存有疑心,不愿他留下来,对他说:“你还是走吧,我们抗联都是刀口过生活,你不一定受得了。”
谁知,福健一夫用瘪嘴的中国话回答道:“我知道你们的生活很艰苦,拿着一般的武器同日本人作战。可是,你们不怕流血,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你只管放心,我能吃苦,还会说日本话,关键时刻肯定有用。”
话至于此,杨靖宇也不好打击他的自信心。
再者,如果能将他吸纳进入抗联,也能扩大抗联的影响。
于是,杨靖宇将他分配在教导团机枪连二排当战士。
1940年初,根据战斗的需要,福健一夫跟随韩仁和北上,离开了杨靖宇的主力部队。
不料,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
2年后,福健一夫驻扎在宁安县梨树沟子村。
11月,眼见大学即将封山,福健一夫便和战友们筹集了一些粮食,准备过冬。
可是,机枪连连长不堪忍受苦寒的生活,带着一个女兵投敌了。
驻扎营地瞬间就被日伪军围剿,福健一夫甘愿留下,掩护战友撤退。
激战中,福健一夫弹尽粮绝,却一直不肯离开阵地。
没了子弹,福健一夫就拿起石头,朝敌人砸去,一共击毙了20多名日军。
最终,福健一夫寡不敌众,被敌人杀害。
恶毒的日本人为了泄愤,还将福健一夫的头颅砍了下来,并把他的尸体分成十几块,任由野狼啃食。
参考资料
《杨靖宇与日籍抗联战士福健一夫》上海大江南北杂志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