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曾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本书中提到过女性应该先是自己,而后才是母亲、妻子、女儿。



但很多女人始终没有这个意识,她们的眼中只有家人,没有自己,一生都在任劳任怨,辛苦操劳。《六姊妹》中的大姐何家丽就是这么一个女人。

1、8岁起就扛起家中重担

何家丽出生时,算命先生胡瞎子告诉刘美心这一胎本该是男孩,家丽命太硬,抢着投胎,挤走了他。

胡瞎子的这一说法导致刘美心极其厌恶这个闺女。再加上何家丽出生时大哭不止,连着哭了3天3夜,长得也不如第一胎女儿好看,刘美心怎么看她,怎么不顺眼。

于是,何家丽一满月就被送到了扬州江都老家,跟着奶奶何文氏生活。



灾荒年,乡下缺衣少食,饿死者不可胜数,实在撑不下去了,刘美心又怀了孕需要人照顾,祖孙俩便来到了淮南生活。

这一年,何家丽只有8岁。

“这丫头是女孩男命,以后是要顶门户的,要在战争年代,怎么也是个连长......”

没想到,胡瞎子一语成谶,作为家中老大的何家丽从8岁起就开始撑起了何氏一大家子。

父亲何常胜被汤家三兄弟联合欺负,不敢吱声,何家丽每回都及时赶到救出父亲。大老汤家嘲讽何常胜连生6个女儿,何家丽剪去长发,以假小子形象示人。



除了照顾母亲,何家丽还帮着拉扯余下的5个妹妹,她是一家子的主心骨。

就连婚姻,也是考虑到家庭的利益,才会选中张建国。张建国没有父母,在军区当干部,婚后可以无条件帮衬何家,何家丽真的做到了“毫无私心,一心为娘家”。

2、晚年被娘家榨干、被赶出家门

何家丽本以为,她的付出会得到家人的认可,最起码,家里的妹妹会敬重、感恩她,母亲也会体谅她的辛苦。

谁知,她辛苦拉扯大的妹妹在结婚成家、有了依靠后,开始背刺她。

母亲刘美心更是无视何家丽这些年的付出,为了几口卤菜,联合小女儿何家喜将何家丽、张建国一家四口赶出了老宅。



何常胜生前曾说过,老宅是要留给何家丽的大儿子何向东的,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但说这话时,何家所有人都在场,大家早已默认这是不争的事实。

没想到,何常胜车祸去世,何文氏寿终正寝后,刘美心不认了。她本就偏爱小女儿何家喜,嘴巴又贪吃,早就对何家丽两口子心生不满。

年轻时需要何家丽夫妻俩撑台面,帮扶娘家,如今姐妹俩都有了出息和归宿,不再需要何家丽帮衬了。

再者说,何家丽步入中年,论家庭条件,因为前期把钱和人脉都用在了娘家身上,导致他们不如底下的几个姐妹,也就是说,何家丽是被榨干了剩余价值,赶出家门的。



何家丽和张建国大晚上被扫地出门,十分狼狈,无处可去,只能先找旅馆暂时住进去。

3、“入赘”何家30年,张建国到底有多憋屈

名义上来看,张建国算不得何家的赘婿,他是娶何家丽,而非“嫁”何家丽。

但实际上,张建国算是半个“赘婿”。

婚后住到了何家,怎么不算上门女婿呢?

何家丽和张建国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何向东,跟着何家的姓氏,张建国背后没少遭人嘲讽。

只是,张建国并不把这些嘲讽当回事。

一来,他十分爱何家丽,对何家丽一见钟情,结婚时也知晓何家丽的脾气秉性,他很清楚娶了何家丽就等同于娶了整个何家,肩上的担子十分重。



爱情让人甘愿飞蛾扑火,只要能够得到何家丽的芳心,张建国愿意承受这些流言蜚语、经济重担。

二来,张建国无父无母,他甚至都不确定自己的祖辈是否姓张,姓氏对于他来说,无关紧要。

张建国从小孤零零一个人,十分渴望大家庭的温暖,可他不知道的是,大家庭里的人最会算计,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对等的回报。

张建国从最初的众星捧月,耗尽资源用于帮衬何家的妹妹,到后来落得一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怎么可能不心寒!

结婚多年,何家丽的心思全都在娘家身上,忽视孩子的教育,忽视张建国的情感需求。何家的日子倒是越过越好,张家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两个儿子,一个好赌,一个不孝。



张建国生病去世前才说出了:“如果有来世,绝不会娶你。”

直到这一刻,何家丽才突然意识到张建国这些年到底有多么憋屈,她和何家亏欠张建国太多!

其实,年轻时的张建国有很多个选择,媒人介绍的结婚对象比何家丽不知好上多少倍,可惜他就是看不上,非要执着于追求何家丽,到头来吃尽苦头,万般皆是命,自己选择的路,只能跪着走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