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榜已经装不下《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了,它开始满世界寻找对手。

据灯塔专业版全球票房榜显示,截至2月10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 (含预售) 突破11.52亿美元,超过《海王》,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也是票房TOP30影片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其实更让我震惊的还是取得这个成绩所花费的时间,13天。

在这短短的13天里,我们见证了《哪吒2》票房的持续逆跌,见证了影院排片率的持续上涨。

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

比如有人呼吁《哪吒2》下线,把票房让给其他电影。

比如有人认为《哪吒2》票房的一家独大,不利于电影市场百花齐放。

甚至还有人认为动画片不利于创造就业,对此我只能说,他既不懂动画,也不懂就业。

在我看来,无论这些声音是有意还是无心,它们都是错的。

而在《哪吒2》创造的票房奇迹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竟有人呼吁

《哪吒2》下线

YIQIYINGCHUANG

先来回答一下那些异样的声音为什么不对。《哪吒2》高票房的意义也在答案之中。

有些人认为,《哪吒2》的排片太高了,而且已经赚得很多,为什么不把排片让给其他电影?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哪吒2》的排片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高,而是随着高票房一点点涨上去的。

上映首日,《哪吒2》的排片是23.4%,《唐探1900》是22.6%,《封神2》是21.5%,而预售冠军《射雕之侠之大者》是16.4%。

这个排片率,是影院经理根据过往数据做出的理性选择。别忘了当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突破了50亿。

这之后,《哪吒2》票房连续不断逆跌。这种情况下放着《哪吒2》不给排片,影院经理们跟钱过不去吗?


所以,《哪吒2》的高排片率是观众和影院根据自身利益理性选择的结果,这里没有任何的强制性。

反倒是呼吁把一部电影强制下架才是一种反市场行为,它对市场只能造成伤害而不可能带来任何好处。

还有人说,《哪吒2》这样的电影放在什么档期都能大卖,为啥非要放在春节档?它造成的虹吸效应不利于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


首先,春节档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独一无二,2024年春节档票房更是占全年总票房的18.8%。那些呼吁《哪吒2》撤档的人相当于让《哪吒2》把应得的票房让出去,咋想的?

而且真正能够提振市场信心的,恰恰就是这种票房奇迹。票房就是个信号,告诉所有人只要你能够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你就一定会获得票房的奖励。

无论是饺子还是郭帆又或者是陈思诚,都在不断通过春节档票房向我们证明这一点。

同时《哪吒2》不仅仅是在争夺市场上现有的蛋糕,还在做大这块蛋糕。

今年春节档票房达到95亿,比去年增加近15亿。试问如果没有《哪吒2》,今年的春节档票房可能达到这个数字吗?


咱们不妨退一步,做个假设,假如《哪吒2》真的退出了春节档竞争,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想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春节档的票房恐怕没有现在这么高。另一个是《哪吒2》让出来的票房的大部分会落在《唐探1900》头上。

然后怎么办呢?再呼吁《唐探1900》退出春节档?

我知道很多观众希望自己心仪的电影获得高票房,但票房的高低只取决于一件事——电影本身的质量。

如果电影本身质量不行,即使春节档只剩下你所喜欢的那一部电影,观众们也可以选择不去电影院。

"路人"选择了《哪吒2》

YIQIYINGCHUANG

今年春节档《哪吒2》的一家独大,恰恰是电影出品方、电影院线和观众理性选择的表现。

电影出品方的选择我们已经不止一次谈到,今年的电影全部都是IP电影,要么是续集,要么是前传,要么是名导演联手流量偶像。


换句话说,相比于前些年的春节档,今年的春节档没有创新,因为没有人敢于冒险,所有人都把宝压在了已经被市场证明过的IP身上。

别看春节档只有6部影片,但却集结了几十乃至上百家出品公司,算得上是囊括了中国电影工业半壁江山。

但市场却并不会惠及每一位参与者。否则也不会传出希望《哪吒2》退出春节档的声音。

博纳影业的老板于冬更是亲自下场,恳请院线为《蛟龙行动》多加排片。没办法,博纳的损失不仅仅是票房,还有股市。


然而理性的电影院线怎么可能回应这样的恳求。影院排片背后就是观众的选择。还是那句话,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春节档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为影片贡献票房的主力军不是影迷或粉丝群体,而是"路人"观众。

根据灯塔专业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电影观众人均观影2.34部,其中有57%电影观众,一年只看一场电影。


因为只看一部电影,所以观众的选择会非常慎重,他们一定会选择看最热门档期最热的那一部电影。

同样来自灯塔专业版的数据:《哪吒2》的票房,57.8%的票房来自三四线城市,家庭观影比例超过30%。这便是"路人"观众的巨大力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哪吒2》会连续逆跌:随着口碑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路人"观众走进影院,而院线又通过高排片回应了观众的选择。


在出品方、院线、观众三方的理性选择下,塑造了今年春节档的样貌:IP电影扎堆儿,《哪吒2》一家独大。

所以,振兴电影市场的正确逻辑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春节档。尽管春节档的容量有限,但只要能让更多的"路人"观众养成观影习惯,中国电影市场就会在整体上受益。

给票房冠军画像

YIQIYINGCHUANG

既然票房冠军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来给高票房电影画一个画像。

首先,喜剧电影仍然展现了其强劲的竞争力,春节档票房前两名,外加一个春节档"钉子户",都是喜剧效果表现最好的电影。

这也符合经济下行的当下,人们对于简单快乐的追求。


而《哪吒》系列的票房奇迹则向我们展示了动画片的票房潜力。

其实比《哪吒2》更能展示这一点的是《熊出没》系列。相比于票房一惊一乍的《哪吒》系列,《熊出没》系列才更像是一个发挥稳定的票房收割机。

如果不是今年有《哪吒2》抢占了赛道,这个春节档"钉子户"的票房表现绝对不止于此。


而在那些成熟的电影市场,动画片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动画片习惯性霸榜的日本自不必说,2024年北美票房冠军同样是一部动画片。而票房前十名中有4部动画片。

可以想见,随着《哪吒2》所取得的票房成绩,2025年的观影类型偏好调研中,动画片的排名会大幅度前进。而资本也会进一步向动画片倾斜。

春节档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女性观众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蛟龙行动》的失利,或许有电影本身质量的问题,但我想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题材并不符合目前主流观影人群的偏好。

数据显示,从2021年起,国内电影观众里,女性观众的占比持续扩大,2024年,国内影院的女性观众占比已经达到58.4%,明显高于男性。


这也就促成了2024年女性题材电影票房口碑一路高歌猛进的结果。

而今年的春节档,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部电影都面临着关于是否对女性友好的讨论。

比如《蛟龙行动》剪掉了蒋璐霞戏份,比如《封神2》对邓婵玉的塑造引发争议,比如《哪吒2》里针对鹤童的恶搞,比如《唐探1900》里重要女性角色缺失……


这些讨论背后,恰恰是电影主力观众话语权的体现。所以,讨好女性观众,或者至少不得罪女性观众,是今后电影制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于是乎,当我们把这些能够左右票房的要素简单叠加,就找到了电影票房的"财富密码":一部喜剧的讨好女性观众的动画片……

这不就是2024年全球票房冠军《头脑特工队2》吗?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