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2月10日电 2月10日19:30,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全场景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标志着其在智能驾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天神之眼”系统以端到端自研技术为核心,覆盖高速、城市、泊车三大核心场景。在高速场景中,系统支持自动巡航、智能变道及进出匝道功能;城市拥堵路况下,可实现实时跟车与路口通行;泊车环节则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算法,完成复杂环境自动泊车。硬件配置上,高端车型仰望U8搭载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及双Orin X芯片(算力508TOPS),结合12颗高清摄像头,实现360度无死角感知。此外,比亚迪依托超400万辆智能车的云端数据库,每月新增数十万条驾驶场景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持续优化算法,推动系统“越用越智能”。
比亚迪将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10万级市场,秦L、新款海豚、海豹06 DM-i等入门车型均将搭载“天神之眼”系统,大幅降低高阶智驾准入门槛。同时,旗舰车型汉L、唐L(售价约30万元)将配备激光雷达,满足高端市场需求。这一策略不仅加速智能驾驶普及,更倒逼行业技术降本。2025年,比亚迪计划实现60%新车搭载高速NOA功能,目标覆盖300万套智驾系统。全球化布局同步推进,1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6.6万辆,同比激增83.4%,智能化技术成为其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引擎。
行业影响方面,比亚迪的“智驾平权”战略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响。发布会前夕,比亚迪A股涨停,成交额超百亿元,智能驾驶产业链相关标的集体走强。华鑫证券分析指出,比亚迪的规模化方案或成为行业“模板”,推动高阶智驾渗透率快速提升。从产业链看,感知层(激光雷达、摄像头)、决策层(算力芯片)及执行层(线控系统)均迎来增量机遇,激光雷达单价有望跌破千元,加速20万级车型智驾普及。此外,比亚迪与地平线、英伟达的合作深化,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渗透率提升。
随着政策端支持加码(如《新能源车险发展指导意见》)与技术平价化拐点临近,2025年或成智能驾驶商业化元年。比亚迪凭借规模化成本控制、数据闭环能力及全球化布局,有望率先在中低价位市场建立壁垒,并带动行业从“三电竞争”转向“算力+数据”的智能化纵深战。华福证券预测,智能驾驶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显著,产业链龙头将迎来价值重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newsroom@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