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逝,转眼到了立春时节。暖风轻拂,绿叶新芽,春季,本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为何春季精神心理问题易高发?它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缘何精神心理问题春季易发

1.内分泌与代谢变化:春季气温回升,人体内分泌与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女性在特定生理时期,激素波动大,易引发情绪问题。

2.日照变化:冬季日照少,影响褪黑素合成,导致失眠与抑郁;春季日照增多,褪黑素水平变化,又可能诱发情绪不稳。

3.血管扩张:春季血管扩张,大脑相对供血不足,导致春困,体弱者更易出现情绪低落、无力等症状。

4.药物代谢:春季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加速,原有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易复发。

5.神经递质变化:春季空气阳离子增多,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增加情绪不稳和精神心理问题的风险。

6.心理压力:春季是计划与任务启动的时节,人的精神压力增大,易引发各种心理困扰。

这些早期症状需引起注意

1.睡眠和记忆障碍。无明显原因的失眠,有的患者感到精力过人,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内容散漫,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

2.性格改变。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以往合得来的人亦不理或疏远。

3.情绪反常。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躁狂症患者常表现为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还有一些患者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却唉声叹气。或者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没有情绪反应。

4.过分多疑。这类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以为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5.动作和行为异常。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躁狂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等表现。而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哪些精神心理疾病易在春季高发?

【抑郁症】表现为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如果性格开朗的人出现情绪低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其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

【考试焦虑症】硕士考试、博士考试、高考,这些决定命运的考试往往都在春夏,可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可能造成学生神经衰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和考试的情绪。

【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心烦、多梦或失眠;无缘无故发脾气,情绪易激动,见人见物常不顺眼,遇小事纠缠不休;敏感多疑;孤僻,不与人交往,对亲友冷淡;话多,好诡辩,爱管闲事;生活懒散,不讲卫生;思想混乱,胡思乱想,记忆力下降;出现幻听、幻视:工作能力下降,办事丢三落四,记忆力明显减退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情绪低落、压抑郁闷、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不想上班等。



学会给你的情绪“松松绑”

1.增加户外活动:走出家门,多活动,激发人体兴奋物质,驱散抑郁情绪。

2.心理疏导与情绪稳定: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及时调节心理压力,与他人交流,参与集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3.保障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减少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缓解病情。

4.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5.细心观察与呵护:对于有精神心理病史或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家属应细心观察情绪与睡眠状态,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