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丽/文 “是跟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还是跟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这是在与家长一起沟通时,经常会启发家长思考的一个问题。“你的行为与愿望方向一致还是事与愿违?”这是需要家长反思的第二个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厌学问题上愿望是好的,但采取的行动往往是无效行为,甚至是起反作用的行为。
这导致孩子看起来差不多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这一相同的开始,后续的发展方向却如同交错的岔路,引领着孩子走向了不同的未来。
有的孩子,领悟力高,又幸运地获得外界的有力支持,在短暂的调整后,便迅速回到校园。
而有些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反反复复,停停走走,复学的道路布满荆棘,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犹豫和挫折。
还有些孩子,在厌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彻底离开了学校。甚至成年之后,他们也难以融入社会,成了社会系统之外孤独的游离者。
造成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孩子自身的状况是一方面,比如遭受创伤的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功能、遇到的咨询师是否匹配和治疗力量是否足够、自身领悟能力的高低等。但是还有影响结果的最大一个变量,就是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发挥不一样。有的家庭系统成为复学的助力,而有的反而成为阻力。
小辉的经历,就是一个“家庭阻力”拖后腿的例子。自从他不再去学校,家庭的宁静被彻底打破,父母之间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对孩子教育上的分歧与价值观的不同,在孩子厌学的问题上彻底爆发出来。
小辉的妈妈是一名学校老师,凭借职业的敏感和对孩子的了解,她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绝不简单。她一心想为小辉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希望通过深入的交流,找到小辉厌学的真正原因,然后制定复学方案,自己也会全力配合,只盼着能帮助孩子重回正轨。
可是,小辉的爸爸却坚决反对。这位从大山深处努力考学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凭借自身的拼搏成为了企业高管。在他的认知里,孩子不去上学就是在找借口,都是妈妈平时太宠溺造成的。觉得根本不需要什么心理咨询师,“打一顿就能让孩子回到学校”。
父母的争吵在小辉原本低落的情绪上雪上加霜。为了躲避父母的争吵,小辉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戴着耳机,想用摇滚的巨响隔绝外面的争吵。但寂静的房间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安宁,在无助和烦躁交织的情绪中,小辉渐渐沉迷在电脑游戏的世界。在那里,他找到了暂时忘却烦恼的避风港,却也越陷越深。原本只是因为和老师闹矛盾产生的厌学情绪,在父母的争吵和不理解下,又加上了网瘾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问题越来越严重。
宝儿的故事却截然不同。当宝儿出现厌学症状后,父母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仔细观察宝儿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学校老师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宝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交情况。很快,他们意识到,因为宝儿从小就住校,家里又迎来了二宝,夫妻二人各自忙着小生意,长期以来,在不经意间疏忽了对宝儿的精神关怀。在高二这个学业压力剧增的关键时期,宝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却没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在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和高考焦虑的双重压力下,宝儿的精神世界不堪重负,最终一走进教室就心跳加速、身体不适,无法正常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宝儿的父母没有犹豫,迅速站在了一起。妈妈果断停掉了自己每天在市场摆摊卖煎饼果子的生意,放弃了辛苦经营的小事业。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就为了能每天按时接送宝儿上下学,给予她最贴心的陪伴。他们找到老师,诚恳地说明宝儿的特殊状况,恳请老师在这段特殊时期,以鼓励为主,适当放宽对宝儿的管理要求,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和支持。同时,妈妈精心照料宝儿的生活起居,让他能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爸爸则不辞辛劳,每天接送宝儿去省城的心理咨询机构,风雨无阻。在家庭和外界的共同努力下,仅仅两三个月,宝儿就成功调整了认知,重新找回了原来的学习状态,顺利回到校园。
当孩子陷入厌学的困境时,就好像身体的免疫系统突然出了故障,抵抗力大幅下降。这个时候,只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往往很难迅速恢复。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关键的外力支持,就像孩子生病时吃的“药”一样,可以助力孩子对抗疾病。家长应该积极和学校老师合作,一起编织一张保护网,成为帮助孩子对抗厌学的坚实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因为缺乏经验,面对孩子的厌学问题时手足无措;认知不足,无法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痛苦;甚至夫妻之间在孩子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互相指责、争吵不断。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的厌学问题,追根溯源,其实就来自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这样一来,父母不但没有成为孩子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孩子一起战胜困难,反而在不经意间站在了问题的一边,把孩子推向了更深的困境,让孩子在厌学的困境中独自挣扎。
在面对孩子厌学这个棘手难题时,每一位家长都不妨静下心来,对照下面这些问题,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在孩子复学的艰难道路上,我到底是给予助力的温暖春风,还是阻碍前行的冰冷态度?是习惯强势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还是能够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是过度用力,给孩子本就沉重的心灵再添负担,还是因为信奉顺其自然,而错过了帮助孩子的最佳时机?只有当家长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战友,与孩子站在一起,战胜厌学路上的各种困难。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