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不少知名人士是癫痫患者,但他们却很有作为。比如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凯撒大帝,英国诗人拜伦,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等,都是癫痫病患者。
今年2月10日是世界癫痫日,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有“羊角疯”、“羊癫疯”之称。从婴儿期至老年期均可发病,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只有近一半的癫痫患者得到了正规治疗。
癫痫由于其病程长、致残率高,加上治疗的不规范,给患者躯体、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消除偏见 癫痫并非不可控制
生活中部分人不仅对癫痫缺乏了解,而且抱有偏见、歧视。一些癫痫患者存在病耻感,怕被他人知道自己患病,甚至逐渐性格偏激、消沉。
尽管癫痫是一种病程长的慢性疾病,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但通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完全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要告诉患者,患了癫痫不要悲观失望,通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做出杰出的成就。
追本溯源 诱发癫痫的十个病因
癫痫的病理基础是大脑某一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坏死、缺失、结构异常,或血液供应障碍等,使脑细胞维持自己电位稳定的能力下降,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也就是说,癫痫患者发病时存在大脑神经细胞的阵发性过度放电,同时表现出发呆、抽搐、口吐白沫等发作症状。
癫痫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类,其中继发性癫痫主要由多种脑病器质性病损或代谢障碍所致。部分癫痫发作时患者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胃部不适等,多属于继发性癫痫。
癫痫的发生主要有十个病因。遗传因素方面,癫痫患者后代患病几率高于常人。产伤由胎位异常、胎儿过大等多种原因导致,生产时婴儿脑部损伤多年后可能引发癫痫。
外伤常见于脑骨折等情况,后遗症癫痫较多见。高热惊厥中,严重持久的高热惊厥可致脑损害,尤其在海马体。感染包括细菌性脑膜炎等多种病症,都可能诱发癫痫。中毒涵盖铅、汞等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有诱发风险。
颅内肿瘤在临床上伴发癫痫较常见。脑血管疾病中,除特定情况外,中老年人脑栓塞等疾病常伴有癫痫。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糖尿病等可导致癫痫发作。
变性疾病中,癫痫是结节硬化主要表现之一,老年痴呆也常伴有癫痫。
走出误区 癫痫需要正规治疗
一些患者不愿承认“有病”,害怕长期用药,在症状稍有好转时就自行停药;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一昧追求“根治”,看到各种偏方、小广告都不放过,尝试各种药物、治疗方法,造成病情更加复杂难治。那么,癫痫患者该如何正确治疗呢?
目前癫痫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
癫痫一定要吃药吗?
癫痫发作后为了控制病情,预防再次发作,应该开始内科药物治疗。但是,现在医学界有一类观点倾向于认为,如果患者半年内发作不超过2次,可以暂时不用药,先通过生活方式预防结合临床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预防主要应注意: 避免过于刺激的运动,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避免风险性工作,因为癫痫发作可能造成病人意识障碍或跌倒,可能发生意外,因此要避免如水边、高空作业,也不宜当司机、电工等; 饮食上避免烟酒,不饮浓茶、浓咖啡,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对神经系统有不良刺激作用; 提倡生酮饮食,即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 避免熬夜,过度疲劳,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就是在熬夜观看比赛时发作癫痫的;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有一类癫痫是由屏幕的闪光诱发的,另外长时间看屏幕也会导致疲劳。
癫痫是否需要终身服药?一旦开始用药控制癫痫病情,是否就不能停药了?
并非绝对。大部分患者在严格遵循医嘱的情况下,一般通过4~5年时间将病情达到临床控制,即脑电波检查证实没有过度放电,也没有临床发作症状,此时就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逐步减停药物,直到完全停药后病情仍然控制不发作。
需要指出的是,药物的调整一定要通过专业医师指导,不可自己认为这段时间控制很好就不吃了。否则很容易再次复发。当然,仍然有部分患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 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不能因为偶尔又犯了一次就急躁起来。 在服药期间,包括减药阶段和停药初期,一定要定期复查,开始检查次数要频一些,一般半个月一次。病情控制后一般1~2个月检查一次,包括血液检查药物对肝、肾的损害,有无其他副作用等,监测血药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另外还要检查脑电图。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患了解药物是否起作用,是否要加药、换药。
癫痫是否可以根治?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70%的癫痫患者可临床基本治愈。但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来说,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手段?
随着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神经外科通过手术治疗癫痫已经成为现实。
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皮层切除术(包括颞叶及颞叶以外皮层切除术)、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多软脑膜下横切术、脑立体定向手术(毁损靶点,主要是杏仁核和穹隆)、慢性小脑刺激术等。
近年来,间歇性刺激迷走神经,对原因不明的顽固性部分型发作有一定疗效。
当然,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治疗,并非100%有效。癫痫患者中既有“内科难治性癫痫”,也有“外科难治性癫痫”,这还需要医学界进一步研究,以期让更多癫痫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热点聚焦 癫痫患者能否生育
对于很多癫痫患者来说,生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道坎”。
癫痫会遗传吗?
应该说,癫痫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但存在一定风险。一般来说,癫痫患者生育的子女患癫痫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1~2倍,胎儿畸形的机会为正常人的2倍。如果父母均为原因不明的癫痫患者,孩子得病的可能性会增加。这些在癫痫患者决定生育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
药物是否会影响胎儿?
不多种癫痫药物均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所以,癫痫患者无论男女,在计划怀孕之前的半年内应该避免用药。
但是,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癫痫再次发作,而癫痫大发作可能造成胎儿的缺氧,危害极为严重。所以原则上建议将癫痫先控制在“临床治愈”阶段,再停药半年后怀孕最好。
如果一定要在癫痫未控制好的情况下怀孕,应该及时与癫痫专科医生沟通,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将药量尽量调整到最低可控的范围,以防妊娠期癫痫发作影响母婴健康。
癫痫妈妈生产和哺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癫痫妈妈如果发作频繁,选择剖腹生产较为安全。建议选择对高危险怀孕有经验的医院生产。考虑到药物的潜在影响,孕妇最好在结束哺乳之前都避免使用癫痫药物。如果哺乳期间病情未能控制好,家人应该注意防护,避免发作时伤及婴儿。
癫痫发作 正确掌握如何急救
第一步常规处理
(1)患儿平卧并且头转向一侧,或取侧卧位,防止窒息及误吸;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
(3)有效给氧(4~6 L/min),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检测血糖;
(4)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其进一步伤害;
(5)做好安全保护,防止碰伤、摔伤。
第二步药物治疗
若惊厥发作持续 >5 min,则需要使用药物止惊。
第三步支持及辅助检查
(1)维持气道
(2)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除外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症状性持续状态;
血液生化检查可排除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钠,以及慢性肝肾功能不全;
常规 EEG、视频 EEG 和动态 EEG 监测可显示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癫痫性波型,有助于癫痫发作和癫痫状态的确诊;
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导致广泛脑缺血、缺氧后发作;
胸部X线检查可排除严重肺部感染导致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必要时可行头部 CT 和 MR 检查。
第四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
维持足够的液体和能量供应,随时纠正低氧血症、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
出现高热时,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有条件,给予头部冷敷或冰帽等,必要时也可给予退热药物;
如果出现明显脑水肿,应给予快速利尿药或 20% 甘露醇;如果脑水肿不明显,可适当给予高渗葡萄糖减轻脑水肿;
癫痫持续状态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一旦出现应立即处理;
如果出现明显低血压,应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
如果已经出现呼吸抑制,应及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等急救措施;如果出现心律不齐,应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五步病因治疗
通过病史、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地查处原发病,如颅内感染;
如果是急性中毒,应给予解毒药物;
如果由外伤造成,应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或行减压手术;
如原有癫痫患儿,应查明诱因并给予正规治疗。
第六步病情交待
在整个病情中,交代病情也是重要一项,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要有沟通技巧。
患儿家属往往情绪紧张,医护人员要做好安慰和沟通工作(交待病情时最好直接跟患儿直系亲属沟通,人多时容易出现混乱),尽量用直白易懂的词汇,安抚患儿家属的情绪。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今天是世界癫痫日,如果你有亲人或朋友患有癫痫,一定不要歧视,要给他温暖!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作者介绍
王晓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同仁医院
神经内科 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简介: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先后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学位,任交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和南京医大神经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会诊专家。中国卒中学会(CSA)的移动医学分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同行专家,世界(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协会(MDS Membership)会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健康促进会(华夏)全国神经科委员,CDMA帕金森全国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认知障碍ACDC委员,上海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下属两个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6年就发表第一篇SCI的文章,作为主要作者发表国内核心杂志论文99篇,参加学术专著撰写7部。临床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世界神经病学大会 2009 》和《世界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大会2011》发言交流。
擅长:脑血管病、头痛、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耳鸣与脑鸣,神经痛封闭,癫痫,睡眠、记忆障碍及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