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帕金森病并非孤立的病症,而是人体整体失衡的外在表现。中医通过独特的视角,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这一复杂疾病,其中中药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中医并无 “帕金森病” 的直接称谓,但根据其症状,多将其归属于 “颤证”“震颤” 等范畴。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帕金森病的发病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主藏血、主筋,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当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就容易出现肢体震颤、僵硬;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加重病情发展。此外,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也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交织。肝风内动是导致震颤的重要原因,而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又会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肢体的运动障碍。
中药改善症状的作用机制1. 滋补肝肾,养血息风
许多中药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如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熟地黄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滋补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收敛固涩;枸杞子则可滋补肝肾、明目。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可补充患者体内亏虚的精血,使筋脉得到充分濡养,从而平息内风,缓解肢体震颤、僵硬等症状。例如,在经典的六味地黄丸基础上进行加减,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肢体震颤的频率和幅度都有所降低。
2. 健脾化痰,通络开窍
针对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的情况,中药常选用健脾化痰之品,如白术、茯苓、半夏等。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它们共同作用,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消除体内痰浊。同时,搭配一些具有通络开窍作用的药物,如全蝎、蜈蚣、石菖蒲等。全蝎、蜈蚣擅长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能有效改善肢体的运动障碍;石菖蒲则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中药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迟缓、肢体沉重以及言语不利等症状。
3.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瘀血阻滞经络。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神经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桃仁则破血行瘀,有助于疏通经络。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肢体的僵硬感减轻,运动功能也有所提高。
中药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并非单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而是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它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还对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长期服用安全性较高。而且,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合理运用中药进行调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然而,中药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结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世龙中医师说:如果想采用中医治疗帕金森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很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病情的方式、方法进行辩证用药,因为治疗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调理治疗,具体还是需要医生给予相应的诊察,设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采取的看诊方式有来北京面诊和微信视频看诊两种!
王世龙大夫北京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周六(每个月会去深圳,广州坐诊)
咨询电话:15712958063
微信:bjzy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