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寒风凛冽,也未能阻挡人们前往淄博玉黛湖风景区观看淄博2025花灯艺术节的热情。

齐都盛世、神话典故、山海异兽……6大展区,120余组花灯在如墨夜色中绚烂夺目,人们在这里赏花灯、品美食、观演出,沉浸式感受淄博花灯会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什么是淄博花灯会?“淄博花灯会不仅是花灯的展示,更是一项以庆祝节令、娱乐为目的,融合花灯展示、民间扮玩、商贸活动等内容,涵盖历史、民俗、艺术、商贸等多元文化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淄博花灯会堪称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更是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博览会,生动展现了淄博地域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张店区文化馆非遗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淄博花灯会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商朝末年姜太公用于指挥三军的“号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号灯”逐渐演变成民间花灯,成为节庆娱乐、驱邪祈福的重要习俗。唐宋以后,淄博地区工商业繁荣,丝绸、陶瓷、琉璃等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花灯制作,并融合彩绘、印染等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淄博花灯。明清时期,淄博工业城镇兴起,花灯习俗广泛传播,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在《上元》中曾盛赞“太平村舍家家酒,乐岁弦歌户户灯。甲第笙歌连夜月,旗亭灯火散天花”,足见当时淄博花灯会的热闹与辉煌。

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淄博花灯会”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项目,2017年,张店区经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和调研,创新花灯举办模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承办、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思路,与淄博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联合办节,“以灯带景,以景促灯”,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非遗的保护与利用,丰富了春节期间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每年我们都会来玉黛湖看花灯。这里的花灯规模宏大、种类繁多,设计精巧美观,大型花灯更是气势磅礴。”正在赏灯的市民吴女士赞叹道,连续多年的参观体验让她觉得,玉黛湖的花灯每年都有新亮点,今年更是将花灯与演绎相结合,让人们瞬间穿越,沉浸式领略到花灯和传统民间节庆活动的独特魅力。

淄博花灯会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淄博花灯会非遗传承人张向仁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回忆起学艺经历,他感慨万分:“1967年,我拜耿玉新为师,从此一门心思扎进花灯制作中。起初,真的非常艰难,每一道工序都要反复琢磨、练习,但我一心只想把这门手艺学好。”多年来,他坚持传徒授艺,培养了200余名花灯制作艺人、扮玩艺人及花灯会活动策划者。

谈及对淄博花灯会未来发展的期望,张向仁说:“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花灯会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如今,淄博花灯不仅要展现高档品质,更要凸显精巧之处,融合声光动形色,让花灯会更具吸引力。比如,在灯光效果上运用新技术,让花灯更加绚丽多彩;在题材上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淄博花灯会,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盛会,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春节到玉黛湖看花灯,已成为淄博市民欢度新春颇具仪式感的活动之一。在新时代,淄博花灯会将继续传承创新,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