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2月10日晚,“福满屯溪 喜乐元宵”2025屯溪区非遗民俗巡游在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三街一桥”(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阳老街以及镇海桥)精彩上演。国际鱼灯队首次亮相,10余个非遗民俗集中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追踪观赏,提前共同感受浓厚的元宵节日氛围。







当晚19点40分,非遗民俗巡游在屯溪老街照壁广场拉开帷幕。屯溪布龙作为重头戏开场,两条色彩斑斓的布龙在龙珠的引领下,随鼓乐闪转腾挪,展现出龙的精、气、神、韵,精湛的技艺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随后,徽州花轿、新江板龙、徽州鱼灯、屯溪花灯、蓝彩龙、黎阳仗鼓、跑竹马、屯溪舞狮、黎阳吊狮、舞和合、屯溪舞龙、娃娃徽剧等轮番上演,让人大饱眼福。

这样的非遗民俗展演盛会在屯溪区已经延续了7年。每到元宵时节,市民们就会相约着到“三街一桥”看表演。为了丰富表演内容,屯溪区十分重视非遗民俗的挖掘利用。此次参与演出的黎阳吊狮就是2024年新挖掘恢复的。狮子悬吊于彩架之中,随着表演者的牵拉配合沿着木杆冲出,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低头俯首,做出种种抢球、嬉戏动作,灵活悦动,赢得观众的喝彩。今年表演中有5个项目,是屯溪区首次面向市民表演的节目。

新江板龙也是此次表演的重头戏。新江板龙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22年挖掘恢复,2024年列入屯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0米的板龙在夜幕下闪着耀眼的红光,随着表演者的脚步,一会儿舞成圆圈型,一会儿组成花瓣型,非常精美漂亮。

来自浙江的游客项习武追着表演队伍从屯溪老街一直跟到黎阳老街。他去年也在屯溪观看了非遗民俗巡游。他说,“相比去年,今年的表演更好了。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外地游客,不只是省外的,还有外国友人。我感觉这些民俗演出越来越精彩,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想参与这些活动了。”


在众多民俗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国际鱼灯队伍。该队伍成员由来自黄山学院的外国留学生组成。他们因为中国文化来到中国,又因为中国文化爱上了徽州,爱上了鱼灯。鱼灯队伍的总指导吴厚琛说:“今年是春节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年。我们正月里每天晚上都有鱼灯表演。我们的留学生也被鱼灯吸引来了,组织了这支国际鱼灯队。这些留学生跟着师傅们学走舞鱼步伐、翻飞打滚、斗鱼等等技能,上手很快,这也是用非遗推动黄山、推动屯溪更加国际化。”塔吉克斯坦的拉乌负责鱼头的控制,他说:“我在网上看过鱼灯表演,一直想试试,这个太好玩了。”在一旁舞起小鱼灯的星星来自蒙古国。她对鱼灯背后的文化含义更感兴趣。她表示,通过学习了解到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舞起鱼灯也是祝福自己新的一年有更多的收获,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


巡游队伍缓缓行进于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阳老街,一路吸引游客市民拍照、欣赏。当行进到屯溪河街时,打铁花表演也同步启幕。新安江上灯火通明,一盏盏精致的鱼灯在竹筏上缓缓前行,火花四溅的打铁花如同璀璨的星辰落入江面,与江面上的鱼灯和陆地上的鱼灯相互辉映,营造出梦幻而又神秘的氛围。

市民王少华带着父母和孩子赶来看演出。她激动地表示:“今年这个表演很精彩,舞龙的队伍也比较长,配合着打铁花,非常有节日的氛围。希望我们屯溪年年都有这样的活动。”

市民汪文华说:“新江板龙,舞龙舞狮。我觉得都很有中国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有我们这边徽州文化特色,我也希望小孩子从本地的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去感受生活的气息,更好的成长。”

此次巡游活动用非遗民俗串联起充满文化味、烟火气的元宵节日氛围,旨在展示屯溪区丰富的非遗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市民朋友们献上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樊成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