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昆明市最北端,距主城150公里,有一个叫东川的地方,这里的土地灿若晚霞,片片红云散落山丘。天然的酸性土壤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却不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生长。曾经,这里是昆明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山高、路远,老百姓辛苦种出的东西也不知往哪儿卖,口袋里永远是紧巴巴的。
彝族姑娘云丽就出生、成长在这里。
2018年,云丽误打误撞“闯入”农业,从此深耕。6年里,她曾走遍东川的村村寨寨挨家挨户收山货,也曾在20天内帮农户卖出13吨枇杷;她可以为了直播带货,每天只睡2小时,也可以为了引雪山水灌溉土地,把15米一根的水管首尾相连足足接了5公里。
她不怕难、爱死磕,智慧化种植让花生亩产量提高三倍,产值从8000元提高到2.4万元,乌龙镇7600多户农户跟着她致富。如今,她的“通勤路”早已从东川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变为昆明—上海的航路,她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让东川、昆明乃至云南的高原农特产品走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从“骗子”到“小宝”
用真诚赢得农户信赖
1987年出生的云丽是家中的二女儿,自小在父母和姐姐的宠爱下长大。“我在家里没干过一点儿重活,农业上的事情更是一窍不通。”时间拨回6年前,云丽无法想象她会与农业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2018年5月,东川区金沙江边异常闷热,云丽到拖布卡镇格勒村做客。席间,她从亲戚口中得知,当地的枇杷没人收购,可能要烂在树上了。
“看着挂在树上金灿灿的枇杷卖不出去,让人心疼。”回去后,云丽就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帮着卖枇杷,得益于之前积攒的人脉,滞销的13吨枇杷很快就销售一空。看到村民们拿到了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云丽也萌生了继续帮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想法。
“滞销的枇杷其实有17吨,其中4吨因为我经验不足包装不当,都坏了。”云丽说,“当时我就想,如果以后再卖水果,能避免这些问题的话,就可以帮农户多赚一点钱了。”
说干就干,云丽是个行动派,很快,她就在东川区开了第一家农果云扶贫农产品销售店。
创业初期,云丽在上门收购时吃了无数次闭门羹,被村民当成“骗子”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为收购5公斤土蜂蜜云丽走了半天山路,最后竟被主人轰出了门。当她无助地走出村子时,忍不住大哭了起来。冷静下来后,云丽擦干眼泪,继续踏上收货的征途。
随着云丽不停地上山、敲门、聊天、收货,越来越多的农户对她放下戒备,把自家的土鸡蛋、蜂蜜、洋芋等攒着,就等云丽来卖给她。到后来,云丽又发动身边的朋友联系驻村扶贫干部,主动帮助他们代销农产品。
“到后来我到山上去收货,村里的老人都会‘小宝、小宝’地喊我,隔老远就招呼我。”云丽说,“我爷爷也喊我‘小宝’,这个称呼让我觉得非常亲切,感觉他们都把我当成了自己家的孙女一样。”
从“骗子”到“小宝”,云丽用她的真心和诚意赢得了农户的信赖,“云丽能卖货”的消息逐渐在东川区传播开来。
从“主播”到“导师”
电商助农产品“飞”出大山
2022年3月11日,时任东川区副区长的张绍辉与云丽一起到网络直播间销售东川农产品,当天,两人重点推荐的东川牛奶玉米销售出6.8吨。“不可思议,直播带货确实给山里的农产品带来了新出路。”直播结束后,张绍辉非常感慨。
其实早在2019年,云丽就已经试水直播带货了。“刚开始啥也不懂,直播间只有十几个人,经常几个小时直播,口水说干了也没人下单。”
那段时间,云丽的“直播团队”就是她自己一个人。她时常要直播到凌晨4点,6点30分再出发收山货,下午回来就整理订单信息、打包、发货,深夜12点又准时出现在直播间……虽然忙起来只能睡2个小时,但云丽甘之如饴。“有时候后半夜直播间人气突然多起来,我就舍不得下播,就想着多播一会儿能多卖一点儿货。”
就在这样“拼命三郎”的劲头下,2019年底,开播仅数月的“主播”云丽就积攒了16万的粉丝,成了东川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
直播间有了人气,订单也多了起来,云丽便找来周边数十名家庭妇女,帮她打包发货等,工钱日结。“那时候不敢说是给大家一份工作,只是想着让她们能赚一点零花钱也好。”
如今,“农果云”直播间已成为东川的网红直播间,从开花洋芋到东川面条,从七彩花生到乌龙杨梅,一年四季,东川田间地头的新鲜农副产品都在这个直播间里“轮番上阵”。云丽自学考取了“电商高级讲师”资格证,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直播团队。她把自己掌握的直播带货本领倾囊相授,自己则从“主播”岗位退下来,在抓好源头品质的同时,建起了自己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2024年“农果云”直播间累计销售农副产品近百种,销售额上千万元,搭乘网络直播快车,云丽引领东川的父老乡亲们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
从“云铁铁”到“云飘飘”
勇闯上海卖遍全国
当农产品销售业务一切都走向正轨时,云丽并没有就此止步,她找到了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种植七彩花生。
东川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但花生产量低、价格低,“种花生根本致不了富”曾是当地农户公认的现状。所以,当听到农科专家说有一种七彩花生,不仅产量高,售价还能达到普通花生的10倍时,云丽心动了。
为了帮村民蹚出一条可复制的路子,云丽率先在乌龙镇店房村,种植了60多亩七彩花生。央企航天科工集团帮扶建成了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综合试验站,并得到省农科院专家的大力技术支持。
作为云南省5个花生试验站之一,这里天然的沙质土和优良的气候环境为七彩花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干旱、缺少水源也成为制约花生种植的关键因素。发愁之际,云丽注意到了一直屹立在天边的雪山,雪山距离店房村约5公里,落差约600米。“我们为什么不能从雪山引水来浇灌呢?”说干就干,云丽投资20万元买来水管,一截水管最长只有15米,她就15米、15米地接,足足接满5公里,成功从雪山引水浇灌。
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云丽啃下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智慧花生大棚中种植的花生实现了一年三熟,产量从第一年的3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产值从8000元提高到2.4万元。
试验成功后,一心想带动群众致富的云丽免费发放花生种子给农户,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了一百多亩七彩花生。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云丽还在乌龙镇建设了农副产品加工厂,全年用工在1万人次左右,解决了不少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雪山引水、死磕难题成功种植七彩花生的经历,让云丽有了“云铁铁”的昵称。2023年以来,坚毅果敢的“云铁铁”又多了一个新的昵称——“云飘飘”。
2023年,为了打开七彩花生及其他农产品销路,云丽的公司在上海建立了一个高原特色农产品选品中心。至此,云丽开启了高强度往返于沪滇之间的通勤路。
“感觉自己就像云一样一直飘在天上。”云丽说,“上海的客户讲求效率,有时候他们提出修改包装,我当天就要回到昆明盯着工厂完成修改,再把样品发给客户,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时至今日,云丽在上海的高原特色农产品选品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已迈入稳定增长,成为公司新的增收板块。“对于云南的农产品来说,我们就有了一个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的辐射窗口,农产品会被更多人看到。”
云丽有一个习惯,每年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2020年,初到昆明时,她说要用1年时间在昆明开店。2021年1月初,“农果云”扶贫产销体验店在昆明市珥季路中段正式开业。2022年,云丽想把云南的农产品卖到省外去,2023年高原特色选品中心就开到了上海。
2024年,云丽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销售的云南高原农特产品产值突破1个亿。
“我们云南农产品的特点就是品质高,并且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云丽说,“我现在的责任就是做好云南农产品的‘选品官’,把云南的高原农特产品送到全国百姓的餐桌上。”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李莹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