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在东北湖湿地种了一百亩高粱。从种子播下,到收获高粱,要经过很多阶段。
高粱苗长到五、六厘米要间苗,根据间距把多余的苗锄掉,这个活是老农的技术活,那棵苗能留,那棵苗不能留老农一看边知。农村的小青年也干不好间苗的活,不在土地上磨练几年,锄高粱地的活干不好。高粱地从种到收最少要锄三遍地。第一次锄地是间苗,第二次锄草,第三次是防旱。第三次锄地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松土,第二是除草,第三个作用是防旱,在高粱苗长到三十厘米左右的时候,给高粱地每棵苗之间,用锄头刨个土坑坑,目的是为了储雨水,一个个坑,好象一个小小的水库,把雨水存下来,防止七月的干旱。俗话讲: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五月少雨好锄地,把野草消灭掉,有利于庄稼生长。三遍地锄好后,等待六月连阴雨的到来。关于锄地,我想起唐代李绅的一首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充分说明了农民锄地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全民要珍惜每一粒米,万万不能浪费。
高粱经过夏雨,滋滋的往上长,到六月中旬高粱高过人头。
这时候,该打高粱叶子了。为了高梁地通风通阳光,队长派最能吃苦的壮劳力去打秫叶子。往往打秫叶子,正是最热的的候,犹如洗桑拿浴,火烧似的太阳,一点风也没有,高粱地里热的喘不开气。老农泥罐子、或黑茶壶带的开水放在地头。乔麦花在高粱地的地头埂上开着小小的白
花,犹如二月飘的雪花。
老农开始穿着粗布衫大腰裤子进入高粱地。不一会汗流浃背,象从池塘水中出来一样。很多老农裸体冲进高粱地里去打秫叶子。只见他们左右胳膊窝夹满高粱叶,打满放下,接着继续打,直到完成任务才罢休。
铁铜色的裸体,浑身被高粱叶划破的口子,汗水从头流到脚下,含盐水的汗剌痛他们的伤口,他们也不问不管,但他们仍任劳任怨无怨言,把打好的秫叶子,背到生产队牛栏。高温置人与生死不顾,一副悲壮不屈的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每个打高粱叶的人,象勇士一样!象战士一样叫人崇拜。每年打高粱叶都有中暑的。他们象老黄牛一样吃苦耐劳,起早贪黑辛勤
耕耘脚下的这片土地。民以食为天,天下有农则安。农民要吃饭,黄帝也要吃饭。英雄好汉离不开三顿饭。我们要感恩种粮的人!我们要尊敬种粮的人。饿你三天,看狗屁的专家,不食人间烟火的玩艺,你还有什骄傲的?
秋天庄稼成熟,白白的棉花,黄黄的大豆与玉米,美目的是红红的高粱,红红的高粱穗子在阳光的染色下,象一片火海,象一片红霞。
在那片红霞中,我寻找那一群铜墙铁汉,那一群特别能吃苦,无私为大众奉献的人!
当你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俯身抓一把泥土吻一吻,是否吻到了他们的汗泪的味道?
是否吻到百年来的稻香?
重耕战,民之安居乐业,才是康庄大道。
年复一年,播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春种秋收是农民兄弟生活的交响曲!把乾坤奏响。
红高粱把大地燃亮!希望在田野上!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