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2年,我党老一辈革命者逐渐步入晚年。这一天叶帅收到一封退休申请表,他没有很爽快的同意,而是陷入思考,甚至是有点不愿放人。
递交退休申请表的是熊向晖,这一年他六十三岁,当时比他年长的领导干部尚且还有很多,所以在叶帅看来:“熊向晖才六十多,还年轻,应该继续出来工作。”
除了年龄问题,熊向晖的能力是众人认可的,不同我党其他将领,他的人生比较特殊,革命年代,他多数在国民党度过。最后叶帅没办法,叫来了荣毅仁劝说,此事才有了转机。
成为胡宗南副官
在国民党部队,熊向晖曾是胡宗南跟前的心腹。他的决策会经熊向晖的手,而熊向晖更是胡宗南重点培养对象。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出身,曾经差点因为身高问题没能进入,好在后来被特许,他才有了机会,成为老蒋的得力干将。
胡宗南是会表现自己的,敌部曾逼近老蒋所在的指挥所,老蒋岌岌可危,胡宗南这时冒险相救,老蒋得以全身而退,如此他被老蒋重视,并让老蒋感动。
后来被重用,为老蒋做事,但却是对我党大打出手。虽说胜仗不多,但被老蒋夸赞的次数倒是不少。
胡宗南曾在陇东对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但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失败,在山城堡一带打下败仗,甚至是落花流水的一仗。
要说他为何深得老蒋的重用,一来毕竟是黄埔出身,嫡系将领,二来他们两人还是同乡,这些对于胡宗南无疑是加分项。
还有胡宗南本也能力不差,救过老蒋自然又要加上几分,这样他成功夺得老蒋的信任,并在重要时刻派他上场。
熊向晖是1919年生人,他的学习能力出色,十七岁考取了清华大学,是思想先进人士,自然会在革命时期做出正确选择。
大学期间,他加入我党,但身份并没有对外公布,而一定抗日救亡运动中总有他的贡献。他有出色的才干,更是骨干级别的人物。
后来清华大学被合并,因此并成的是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学校地址因此也迁到了长沙,熊向晖因此紧紧跟随,而这时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机。
他们要组织青年战地服务团,此后到胡宗南部展开工作,周总理率先发现了机会,因此安排人去秘密参加。这时熊向晖的身份没有暴露,能力又出色的他自然再合适不过。
果不其然,人才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他参与面试后,给胡宗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被留下,还被胡宗南单独召见,最后熊向晖成功留在胡宗南身边,甚至被胡宗南越来越重视。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熊向晖被着重培养,后来还安排他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殊不知是给了他更多的机会。
他被派去担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到后来更成为了胡宗南的侍从副官。
毕竟是老蒋的得力干将,胡宗南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很多都是关乎国民党大事的,可以说很多事情熊向晖都能得到消息。
而且起草电话文稿的工作,胡宗南也需要熊向晖来负责。熊向晖不容置疑是一人才,稿子写得好,自然给胡宗南长脸,这样一来,他对熊向晖的赏识只能越发厚重。
为我党贡献
熊向晖在国民党,消息自然灵通,必要之时,他会将消息发出,我党做出应对之策,国民党只得一败再败。
1943年,胡宗南收到老蒋命令,誓要对陕甘宁边区发起进攻。胡宗南因此进入准备状态,同时此事也提早被熊向晖传递给了我党人士。
面对胡宗南三个集团军的威胁,我党多方利弊之下,采取一定应对措施。
此事胡宗南毕竟是秘密行动,当时正值抗日阶段,他显然势在必得,非常确信能成功拿下延安。
但同时毛主席已经各方抽调兵力,延安的防御也在逐渐加强,至于我军各方变动,由于擅长游击战,胡宗南自然没有第一时间察觉。
而且在我军应对措施中,此消息被广泛传出,老蒋的举动被社会各界人士知晓,都在等着老蒋的说法,他怎会不火大,到头来,还是胡宗南挨了骂。
转头,老蒋的说法只能是消息是假的。但就国民党内部,他们很清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要说没查到熊向晖身上,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熊向晖作为胡宗南副官,他的问题一样很大。他内心自然紧张,但他没有表露出来,沉着应对,甚至以身入局,表了态。
最后几经搜索下,在老蒋的限定时间内,这人终于找了出来。不是熊向晖,但至于是谁?对于胡宗南等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在这期间与我党有所联系,那便说得过去。
而后熊向晖在国民党的职位可谓越来越高,但他依旧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
1946年,胡宗南再次要对延安发起进攻,就其攻占方案,还有兵力配置情况等,熊向晖还是了然于心。当然熊向晖既然知道,那么我党也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最后胡宗南是出动了不少兵力,可当赶到,已经空无一人。
熊向晖在国民党十几年的时间里,确实得到了不错的培养,但从始至终,他无疑心向我党,待国民党节节败退,他的身份也便恢复。
在很多人看来,甚至在我国很多将领的认识中,熊向晖是胡宗南的副官,那么他可能也是起义将领。
但准确来说,熊向晖是我党一员,他只是回归解放军部队而已。
答应出来工作
归队后,熊向晖在我国外交部展开工作,继续发挥出色的本事,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
他这一干又是二十多年,做出重要贡献,更应该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
1982年,已经63岁的熊向晖确实到退休的年纪,所以他提出退休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他身上的伤病也不少。
但毕竟是用人之际,他们这些老同志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只多不少,还有年轻同志等着培养起来,所以考虑到这些,叶帅说出开头,自然是想和他能继续多干几年。
过去读书人本就少,更何况是他这个清华大学出身的人才,自然是一块宝。
尽管如此,熊向晖依旧坚持,最后还是荣毅仁出面,此事才得以解决。
在荣毅仁再三邀请下,他终于答应出来工作,成为了荣毅仁公司的副董事长。
而他的才华终究继续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结语
熊向晖本来就是我党同志,他深入敌军阵营,没有因此忘本,更冒险为我党做出重要贡献。
他是难得的人才,他所能发挥的作用只会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