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由于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元宵节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庆祝,更是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也会遵循一些传统习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旺财旺人更旺。



1不去:避免前往阴冷之地

元宵节是万物复苏的时刻,传统上认为这一天应避免前往阴冷、荒凉之地,如墓地、废弃厂房等。因为这些地方往往缺乏生气,容易积聚负面情绪,与节日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

选择温暖、明亮的环境,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心情与能量,还能更好地融入节日的欢乐之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2要做:点花灯,共享团圆

点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传统上认为灯笼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好运。在元宵节之夜,亲手点亮一盏灯笼,无论是挂在家门口,还是放飞于夜空,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在灯光的映照下,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这份温馨与和谐,正是元宵节最美好的画面。



共享团圆

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这一天无论多忙,都应抽时间与家人共度。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一盘软糯香甜的汤圆,都是家人间情感交流的最好媒介。在餐桌上,分享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挫折的教训,都是家人间宝贵的财富。

除了共进晚餐,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观看元宵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家人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3 不空:米缸不空、钱包不空、灯火不空

米缸不空

米缸在传统家庭中是粮食的象征,代表着一家人的生活温饱。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特意将米缸装满米,寓意着新的一年丰衣足食、衣食无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粮食的充足都关乎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将米缸装满,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钱包不空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量避免钱包里没钱的情况,即使不进行大额消费,也会在钱包里放上一些现金,讨个好彩头。钱包不空体现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也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过上富足的生活。

同时这也提醒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规划财务,积极创造财富,为家庭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灯火不空

元宵节当晚,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不仅屋内灯火通明,门口、庭院也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让整个夜晚都被灯光照亮,寓意着驱散黑暗、迎来光明,象征着希望和幸福。在古代时候,灯光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据说能够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如今虽然科学知识普及,但这一传统习俗依然被人们传承下来,它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到最后

元宵节的 “1 不去,2 要做,3 不空” 习俗,它们不仅是一种节日仪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元宵节不仅是物质上的团圆,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希望大家能够遵循这些传统习俗,共同迎接福旺财旺人更旺的新一年。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