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是兄弟部队,他们怎么能这么说呢?”

看着站在自己办公室里的人,陈老总重重拍了拍桌子。他没想到,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居然有人挑起了友邻部队的争执,差点导致两军大打出手。

这要是真的打起来了,恐怕他们华野就成笑话了。

两军是因为什么起了争执?



艰难的中野

1947年,为了进行战略大反攻,毛主席决定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毛主席这个命令下达的时候,刘邓大军刚在鲁西南进行了一场苦战,战士们都非常疲惫。刘帅不排斥进军大别山,但他希望能有个休息的时间,让战士们缓一缓。



但毛主席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时间,因为战机转瞬即逝,毛主席命令他们必须马上出发。否则被老蒋提前发现我军意图,想要挺进大别山就不容易了。

大别山位于三省交界的地方,那里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腹地。



一旦刘帅他们成功进入大别山,就像一把钢刀一样,牢牢插在敌人的心脏上。这样一来,老蒋以后睡觉恐怕都睡不安稳了。

不过想要完成这件事,那就一定要快,要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行动。为了达成快速到达大别山的目的,刘邓大军牺牲了很多。



他们放弃了大部分后勤物资和重武器,只为了换取前进速度。他们一路突破敌人的封锁,越过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

因为没有物资,没有重武器,部队在大别山的日子不好过。老蒋得知我军进入大别山之后,马上派兵包围了大别山。



老蒋派出了12个整编师,交给白崇禧领导,让他趁着刘邓大军立足未稳的时候率先出击。在大别山的日子十分艰难,但刘邓大军还是挺过来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大别山打了几次漂亮的胜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他们的牵制下,华野的压力大大减轻。



1948年2月,经过大半年的艰苦战斗,中央军委终于再次向刘邓大军下达命令,让他们转出大别山,并同晋冀豫鲁第一纵队汇合。

合并之后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原野战军。从大别山出来的时候,部队大部分官兵都穿着破破烂烂的军装,上面沾满了泥土和血渍。



没办法,当初他们为了快速行军,就没办法带太多的东西。他们进入大别山的第一件事不是打仗,而是想办法筹措过冬的棉衣。

要不然,战士们就只能穿着单衣过冬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邓大军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多少。



两军闹矛盾

中野成立之后的第一战,就是要和华野合作,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的歼灭战。和中野相比,华野的人就好太多了。

虽然他们也总是打仗,但起码后勤这块儿有保障,战士们的军装虽然旧,但绝不是破破烂烂的。刚看到中野的战士们的时候,华野有的战士眼光就变了。



看着军装破烂、面黄肌瘦的友军,他们并没有想着上前慰问一下,而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中野的战士们。甚至有人当着中野的面说,他们应该是游击队才对。

这些话让中野战士们心里不是滋味。



他们当初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除了是战略方针之外,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配合华野作战。这大半年来,如果没有他们拖着一部分敌人,华野就不可能打得这么顺利。

可以说,华野的顺利作战是建立在中野的吃苦受累上的。



而且当初他们为了挺进大别山,将大部分后勤物资和重武器留下了。这些东西最后去哪了?还不是被华野拿到了。

他们华野身上的军装、打出去的子弹、甚至吃的粮食,都是他们中野省下来的。所以,华野不该如此说。



中野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华野一些人却不领情,还当着面嘲笑。当时就有中野脾气火爆的战士忍不住了,和华野的人吵了起来。

其实这本身不是一件大事,华野的人认识到错误道个歉,中野也不会抓着他们不放。关键的问题是,华野战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们觉得自己挺有理,和中野的战士们针锋相对,双方谁都不肯让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还想要动手,最后被上级及时制止了。

事情传到陈老总耳朵里,陈老总当时就发飙了。他没想到,自己的部队不想着一致对外,反而开始在自己人里挑矛盾。



密切配合打胜仗

陈老总对于部队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他非常注重内部团结。在他看来,部队的一切精力和时间都要用来对付敌人,而对自己人要多包容。

不求事事办得都不出毛病,起码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不要出现一些问题。



陈老总属实没想到,中野刚从大别山出来,华野这边就出问题了。他将那几个战士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并处罚了他们。

因为监管不力,所以他们的上级也受了处分。看着他们不服气的脸,陈老总都快气笑了。



他没有选择给战士们继续讲道理,而是告诉他们,如果没有中野的付出,可能穿破烂军装的就是他们华野了。

听了这话,那几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从办公室出来之后,他们还专门找中野的战士道了歉。虽然两军发生了矛盾,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配合。



从大别山出来不久,中野就收到了中央的电报,让他们配合华野攻打济南。当时中野正在河南,怎么配合山东的部队呢?

刘帅想了想,要想配合华野打济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援兵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于是在济南战役的同一天,宛东战役在确山打响。



当时刘帅是想来个围点打援,帮助华野吸引胡琏南下,让他没办法支援王耀武。在刘帅的布置下,陈锡联佯攻确山,陈赓阻击张轸。

宛东战役虽然放跑了张轸,但我军依旧获得了胜利。这次战役是两大野战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协同作战的尝试,给了两军磨合的机会。



宛东战役之后,毛主席给刘帅发来电报,表示发起淮海战役非常有必要。既然两军已经有了协同作战的经验,所以淮海战役中也打算让两军合作。

只不过当时军委没想到,他们设想中的小淮海,居然直接给打成了三大战役之一。



在此次战役中,华野和中野密切配合,歼灭了黄百韬、黄维、杜聿明等多个兵团。此战之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再无威胁。

淮海战役并不是两军最后一次合作,之后的渡江战役中,中野和华野再次密切配合,一举拿下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我军之所以能多次以弱胜强,就是因为我军内部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对外。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一盘散沙,自然不是我军的对手。

因此,刘邓大军为大局牺牲了那么多,更应该受到尊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向胜利的曙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