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是正月十二,融合传统与新潮元素的“乐江南”海派元宵・情人庙会在今潮8弄闹猛开启,市民游客来此既可以体验赏灯会、猜灯谜、吃汤圆等传统元宵习俗,也可以打卡投壶、拓印等古风游艺互动,更有元宵多媒体跨界视听音乐会、“爵士江南”跨界系列音乐演出、情人节国风CP选拔赛等丰富精彩荟萃。


“乐江南”海派元宵・情人庙会现场(2月9日晚上拍摄)

据悉,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别具一格的“海派江南风”游园与视听盛宴,将呈现元宵节与情人节的传统与浪漫。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让我们去海派庙会活动现场一起看看吧。

《上海会客厅》节目

海派元宵,乐享江南。随着元宵佳节渐近,毗邻四川北路的今潮8弄“蛇乎其神”海派新春元宵灯会喜添“新装”。缤纷靓丽的灵蛇灯组外,一排排灯笼架、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将百年弄堂妆点得格外喜庆热闹;一幅幅写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与喜新年、贺春归有关的诗词卷轴点缀其中,营造出诗意满满的国风意境。


灯火璀璨的氛围中,“乐江南”海派元宵·情人庙会的丰富古风游艺互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场上,不同主题的古风铺子摊主以古风装扮,并带来各种不同体验。灯谜趣闻阁,大小朋友在琳琅的灯谜下,开动脑筋、努力猜谜;圆糯福泽铺,市民排队购买、品尝热腾腾的汤圆;矢壶雅乐场,源于古代射礼的投壶游戏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拿起箭矢,瞄准壶口,玩得不亦乐乎……放眼望去,花灯、古法香囊、马面裙与手作饰物等佳节好物目不暇接,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有不少身穿古装的市民身影,处处充满着老底子庙会的热闹与喜悦。



除古风游艺体验外,庙会上还有集合了戏曲乐舞等多种演出形式的巡游活动不时登场。观众在“舞蹈精灵”的带领下,穿梭弄堂,依次欣赏皮影戏、中国鼓、武术、舞蹈等演出,一次性大饱眼福。

庙会现场,记者遇到了沪上知名的兔子灯手艺人李建国师傅,他制作兔子灯有近50年的历史,以手工兔子灯为特色,每年要做一大批兔子灯。这次,李建国师傅带来将近200只兔子灯。“有拉的,有拎的,有纸做的,有布做的,各种各样类型的兔子灯都有。”


兔子灯手艺人李建国师傅接受晨报采访

在李建国师傅看来,做兔子灯的目的是想让市民有个美好的回忆,同时也预祝大家元宵快乐:“因为上海人小时候都要白相(沪语:玩)兔子灯的,然后看到兔子灯会感到特别亲切;这是老一代上海人的回忆,也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将这种传统风俗延续下去,并留下美好的记忆。”


李建国师傅做的兔子灯

据介绍,今潮8弄在元宵节前后将带来更多精彩节日活动。元宵夜当天晚上,钢琴家李玮捷将领衔13位(组)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在滨港商业中心的荟点舞台举行“乐·江南”海派元宵音乐会,融合评弹、昆曲、京剧、音乐剧、协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围绕“乐·江南”“海派繁花”“蛇灵新声”三大篇章演绎中西方十余首经典乐曲,呈现一场多媒体跨界视听盛宴。此外,“爵士江南”跨界系列音乐演出,以及汇集川剧变脸、水袖舞、盘鼓舞、戏曲、古典舞、越剧等多重国潮演艺类型的庙会巡游等活动也将于元宵与情人节期间陆续上线。


上海人记忆中的元宵节和庙会

对于上海人记忆当中的元宵节,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葛明铭告诉记者:“我只晓得老上海有元宵习俗,一放灯,二猜灯谜,三吃元宵,四走三桥,“走三桥”是指妇女在元宵节晚上要去走三座桥,按照老底子的说法是可以祛病。”


“乐江南”海派元宵・情人庙会现场(2月9日晚上拍摄)

刚刚从香港旅游回沪的退休教师、漫画家罗志华告诉记者:“我在香港逛了年宵市场(花墟),主要特色还是花市,买花的地方人太多了,其它的特色小吃、小商品人不是很多。”

上海故事家严夏前一段时间在北京旅游时去了地坛庙会,他认为,庙会上最吸引人的就是各地的美食:“糖葫芦、奶油炸糕、豌豆黄、灌肠,这算北京本地小吃;各种虎头帽、狮头帽、蛇头帽,还有舞狮表演……各地美食有福州鱼丸、燕皮馄饨、东北烧烤,还有各种炸串儿,有点特色的摊位就是珐琅制品、琉璃制品、手工风车。”

上海民俗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从仁认为:“我们小时候庙会其实已经不流行了,后来我参加过的主要是龙华庙会,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恢复的产物。印象中的庙会应该是集市的形式,但是后来表演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然也越精彩,这本身无可非议,用一句时髦话来说,就是与时俱进。毕竟现在庙会要完全保留原生态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原生态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对类似城隍庙庙会这样的活动总的说是赞同的,毕竟庙会是个传统,民族的记忆。”

据悉,海派元宵活动将持续至2月16日。各位市民朋友,侬对于老底子的元宵节和庙会还有记忆吗?欢迎与我们一道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